三、月亮是史前一茬高度发达的远古人类制造的一颗中空的人造卫星
《转法轮》(卷二)第13~14页指出:“月亮就是史前人造的,它里边是空的。”现有的科学证据已经能证明这一点。北京电视台7月5日科技节目播出了科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
首先,月球的天文参数证明月球不是自然天体。科学家们发现,月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天体,它比自然天体的卫星大得多。请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径3467公里,为地球直径的27%。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天体。
月球不是绕地球旋转,而是伴着地球对转。其反常轴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远远快于大小、距离与其类似的行星所应有的速度。一般天然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而月球轨道却是园形的(轨道半径为38万公里),我们知道,只有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园的。月亮与同样大小的行星相比,密度要小得多。预示它不同于其他行星,它内部可能是空的。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远远小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但月球却没有被太阳吸引过去而仍留在地球的轨道上。如果月球是一颗宇宙中的天然星体,那么它一进入太阳系就会被个大无比的木星吸引过去而不会跑到地球身边。所以,很难想象月球是在宇宙中自然形成的。
地球属于类地行星,而类地行星除地球外,其他的都无卫星。也就是说月球不是地球的卫星,它更象人造天体。
第二,月球内部是空的,这已经被月震试验的证据所证实。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科学家们可以用月震波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美国宇航员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脚步声。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地震研究所的负责人莫里斯·云克在下午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传达这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时说,要直观地描述一下这种震动的话,就象敲响了教堂的大钟。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传播,而没有向月球内部传播,就象在一个完全中空的金属球体上发生的。在地球上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充分证明月球内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层壳。
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87英里的地方。月震持续3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月震深度达22英里至25英里。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阿波罗”13、14号的宇航员还进行了多次月震试验,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4个小时。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16号与月面》报告书谈到,月震研究表明,月壳内部存在一个40英里厚的“硬层”。科学家冯·布劳恩博士指出,在40英里的深度振动传播速度是每秒6英里,这是岩石无法达到的,查阅一下物理学手册,就知道声音只有在金属或金属质岩石才能达到如此的传导速度。振动在月球内部的传导速度与振动在金属中的传导速度一致,科学家们推测月球内部存在金属的壳体,而在壳体之上覆盖着松散的10~20英里厚的石块层。乌德博士等人说这个松散层是在若干亿年的时间里,埙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击月面破碎后逐渐形成的岩石层。月球是史前人造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根据得到的所有资料和数据制作了形形色色的月球模型,其中一个是用钛(月球上有高纯度的金属)构成的中空的球体。
第三,月球内部是空的,这可以被月球磁场的证据所证实。
科学研究表明,宇宙天体都有磁场,而月球几乎没有磁场。科学家认为地球的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它的粘滞系数很小,能够迅速流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磁场,地球磁场强度介于0.35奥斯特~0.7奥斯特之间,由埙石的天然剩磁推测其他天体的磁场强度为0.59奥斯特。这就是说,所有天然天体都有磁场,象地球一样,是实心的。而月球却完全不同,根据“阿波罗”宇宙飞船采回的月岩样品及月球表面磁场的直接测量,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月球几乎不存在磁场。它内部没有象地球那样的内核,它内部是空的。
第四,月球内部是空的,这可以被月球密度的证据所证实。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厘米,地球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几乎相差一半。哈洛德·尤里博士等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月球“重心”空虚所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月球权威尔金斯博士在《我们的月球》一书中甚至估计月球中有体积约1400万立方英里的空洞。
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罗的宇宙旅行》一书中,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莱波特·理查德·路易斯写道,阿波罗11号、12号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岩石标本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岩石的密度为3.2~3.4克/立方厘米,地球岩石密度为2.7~2.8克/立方厘米),它在月球重力环境下重量只有地球岩石的一半,而且只有月球的外壳如此坚硬,那么其内部不就是空的吗?所罗门博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他对月球的重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月球内部可能是空的。他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一份名为《月球》的国际性研究杂志上。他写道:“根据「月球轨道环行器」的观测,使我们得以获得了与月球有关的大量知识,尤其在重力方面。也就是说,月球内部很可能是空的……”。人类用现代科技的手段,认识到月球内部可能是空洞。
最后,月岩的年龄也能证明大法的科学性。月岩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于地球。月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6亿年前(有的岩石寿命达70亿年),而我们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时间不过是39亿年。并有6种元素是地球上所没有的。
月球是史前人造的,月球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个人造天体。其实,现在科技界有许多发现表明存在史前文明,在我们人类这次文明以前还存在着文明时期,其发展方式与现在完全不同。既然今天的科学家都能想到在太空中造一面镜子,利用它反射太阳光照到地球上(北京时间1999年2月4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宇航员将“人造月亮”送入太空),人类有什么理由怀疑史前人类在太空中造一个月亮的能力呢?
——摘自《致党中央万言书》
四、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漏洞百出的一种假说
李洪志老师在《转法轮》的“气功是史前文化”一节中列举了很多达尔文进化论所无法解释的科学考古发现;李老师在《法轮佛法(在悉尼讲法)》一书(P25)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有人说:我们人是从猿人进化来的。其实我告诉大家,人根本就不是从猿人进化来的。”
随着考古学不断的新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达尔文进化论完全是一种没有确凿科学根据的错误假说。而李老师的论断是有客观科学依据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套渐进式(Gradualism)的理论。达尔文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必须靠极度微小、并对生物有利的遗传改变,长期不断地积累才能发挥作用。他给赖尔(Charles Lyell)的信中说:“如果我的自然选择论必须借助……突然进化的过程才能说得通的话,我将弃之如粪土。……如果在任何一个步骤中,需要加上神奇的进步,那自然选择论就不值分文了。”
主张进化论的人说,每次的遗传改变必须是极其微小甚至是不能觉察的改变,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动植物才渐渐进化出新种来。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生物界全体的关系好比是一棵大树,同出一源,低等的生物好比树根,高等的种类好比树枝,如此这般,进化是连续不断的,渐渐改进的。这是生物学上有名的“进化树”。
首先的挑战来自于考古学发现。如果生物的产生真的如达尔文进化论那样,从一种简单低等生物进化到另一种复杂较高等生物,中间必须经过无数代具有微小差异的不同形态的生物,但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并没有这样的发现,任何种类的生物都是各从其类,找不到任何中间生物。进化论说动物演化过程是这样的:原始的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海中低等生物、有壳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猿、人类。考古从来就没有发现介于两类之间的生物,那么从一类进化到高的另一类,是如何慢慢进化的?如何解释这些“失落的环节”?
例如,经过100多年的考古发现,如果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从类人猿到今天人类的各个阶段历史时期,都应该有其特征的证据--包括各阶段的化石和相应的文化遗址、工具等。可是类人猿时代的化石找到了,人类的化石找到了,而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中间阶段的化石却没有。如果这样的话,所谓人从类人猿进化来的假说只能成为空中楼阁。1892年“嘉伯人”的例子曾经轰动一时。考古学家杜波瓦在嘉伯发现了一块很象猿的头盖骨的骨片,在40英尺以外又发现了一块大腿骨。所以他说,显然这是属于同一个生物的。这个生物象人一样直立行走,又具有猿一样的头骨,这一定就是那个过渡环节。但后来证实这分别属于是一百万年前一起生活在嘉伯的一个猿和一个人。由唐纳德.乔汉森在东非大裂谷发现的“露西”,曾被认为是早已消失的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定其为一种绝种的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跟人没有关系。
此外,大量的不同地质时期、历史年代的人类史前文明的证据不断被发现。史前人类不但存在,而且考古学的证据还证明人类的史前文化是十分发达的,在史前建筑、天文、地理、物理、冶金、医学、艺术等方面均取得惊人的成就,有的甚至连现在的科技水平也达不到那种程度。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巨石建筑、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28亿年前的金属球、4亿多年前的太古石画、约3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的脚印、2.35亿年前的三叠纪岩石层上的人类脚印、6500万年前的金属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进化论所无法解释的。
再举个例子,在长达38亿年的化石记录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Life’s Explosion)或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炸”(Cambrian Life’s Big Bang),指绝大多数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就象“爆炸”一样突然出现)。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纽惟恭的报道:《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他指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动摇传统的进化论。1995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一文。作者丁邦杰指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论点是:生物种是逐渐变异的。但是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
“中国澄江化石群”的考古发现引起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震惊考古、生物学界。澄江化石群属于早寒武世化石(前5.5亿年),此外在加拿大布尔吉斯发现中寒武世的页岩(前5.3亿年),其中也有生命“爆发”的大量地质资料。可见,在寒武纪(约前5.7亿~前5亿年),几乎所有的已知动物门类都有了各自的代表。而在寒武纪之前,不仅多细胞生物化石非常稀少,而且在以埃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迄今所发现的新元古代的各种化石中,尚无一种可以确认为已知动物门的祖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是在寒武纪突然出现的,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寒武纪出现多细胞动物必然在其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早期演化过程,然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这个中间演变过程的证据。化石记录不完全吗?但是要知道化石记录是随机的,为什么单单就漏掉了中间环节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詹腓力(Phillip Johnson),是誉为最有资格批判进化论的人。因为他曾任美国大法官华伦(Warren)的助手,他的专长是分析明辨律师在辩论时所用的词藻和逻辑。当他读到进化论的文献时,马上发现里面充满逻辑上有问题的雄辩与遁辞。所以他以法官的身份,多次质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进化论」是真实的?确凿的证据何在?”他在自己写的一本书《审判达尔文》(Darwin On Trial)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迹象……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其次,从进化论的分子基础看,进化论认为,生物的基因基本上很固定,但偶然间会产生突变,会产生与上一代略异的个体,并且此种特性又可以传给下一代,因此代代相传,差异性就愈来愈大,因此突变就是进化论的证据。然而,根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突变都是不正常的、有害的、有缺陷的,甚至是致命的,并不是有益的、合适的、积极性的变化。而且突变后的个体常常在自然环境中活不久,所以生物的突变只是少数,不是多数,突变是退化而不是进化。生物会有突变,然而也只是在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改变,其基本构造仍无改变。例如蛇可以因突变而成为全身雪白的蛇、果蝇可以因突变而成为大型果蝇、乌龟可以因突变而变成花壳龟……然而不管如何突变,这些生物仍然是原来自己那一种属,不会变成高一等的其它种属生物。
许多学者从基因突变发生的几率出发,计算出了产生新物种的概率,发现小得惊人。美国生物化学家贝希以血液凝固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机制为例,讲述如此复杂精密的生命现象不可能是进化出来的。其中一个蛋白(TPA)产生的几率是1/10的18次幂,至少需要100亿年才能发生。如果同时进化出和它相互作用的蛋白,几率就是1/10的36次幂……他说:“很可惜,宇宙没有时间等待”。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成了一个新方向。开始人们认为用生物分子的序列差异可以推算进化的时间,比较分子的差异程度,可以确定进化关系。这成了进化一个有利的证据。然而,进一步的发展却搞乱了进化体系。因为研究不同分子的序列会得出不同的进化谱系。98年《科学》杂志上,分子遗传学家彭尼斯(Elizabety Pennisi)指出:“按照新顺序的微生物基因组相比较,就使整齐的生命之树陷入混乱,从而对所有生命的分类引起了怀疑。”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总结到:“用什么样的基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进化位置”。如果进化是事实,必然存在一个有序的演化过程,可是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却表明不存在这样的进化体系,完全是混乱的关系,那么进化怎么可能存在呢?
现代的进化论的一支:“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是19世纪末,而后于20世纪上半叶,由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学派发展起来的。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认为生物体由专司生殖功能的种质(Germ Plasm)和专司其它功能的体质组成。种质具有连续性、独立性,不受体质与环境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对象便是种质。是生物进化的唯一机理,反对旧达尔文进化论中把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拉马克观点作为生物进化的辅助因素,认为进化是一个没有指导、没有计划、没有目的、非人格化、不可预测、完全自然的过程。此理论的种质说与体细胞内也有遗传物质的事实不符。新达尔文主义者仍然拿不出确凿的中间进化过程的证据,面对大量的挑战进化论的考古事实,他们还是凭信心坚持“渐进”的进化论学说。
不管如何,现在国际上许多勇敢的科学家已经开始正视达尔文进化论遇到的严重挑战。至少认识到达尔文进化论只是很多关于生命起源学说中的一种,并非绝对真理。新西兰分子生物学家迈克·但顿(Michael Denton)在《进化:危怠的理论》最后一段的结论中说:“尽管进化论有崇高的地位,多少人花了多少心思力量,将生命的活力局限在达尔文主义的思想之中,真理告诉我们:大自然并不受制于牢笼。直到如今,我们对新生物的出现仍然无知;那「谜中之谜」--地球上生命之始--仍然像达尔文在猎狗号上扬帆的时候一样神奇。”
可见,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存在着种种谬误,达尔文在晚年回顾他自己的科学道路时也曾说,当初他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可能的假说,从考古证据看,不足以说明进化论的正确,但没想到一下子被人们迅速接受了,并作为一种信仰而广泛传播。在铁的科学事实面前,现代人还在盲目地维护着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科学不是为了探索真理,而是为了维护科学本身,这不是地道的盲目迷信吗?难道不可悲吗?
这正如李洪志老师所说:“人类说自己是猴子进化来之说都能登上大雅之堂,”以此为证现代科学它真的科学吗?
——摘自《致党中央万言书》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