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和其爪牙们镇压法轮功已把国家搞得鸡犬不宁,道德沦丧,元气大伤,引起天谴人怨。然此等鼠辈自觉气数已尽,临终前还要祸害“老九”一把。中国知识分子怎么就这么倒霉,文革中被明着批倒批臭、靠边站,虽心里窝囊,不敢哼声,但还知道自己是受害者。可如今,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糖衣下,被江泽民一夥盗用党和国家名义的害国之马蒙在鼓里,遭人暗算,实是悲哉。
江泽民一夥究竟反对的是什么?是“真善忍”,人类道德的最高标准,宇宙的法理。害怕的是什么?失去手中肮脏的权力和地位。法轮大法宇宙真理的传出,照亮了十方世界,一切不正和一切不够正的就随继显露出来,不管其包裹的外衣是多么的堂皇与坚厚。正因如此,虚伪,狡诈,邪佞,狠毒,窃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江泽民的本来面目就再也遮掩不住了,暴跳如雷的它开始对法轮大法进行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镇压。
为了维护一己之利,江泽民一夥打着“保障人权”的幌子,干的却是剥夺人权的罪恶勾当。请看一年半来, 江泽民一夥是如何“保障人权”的:
强制一亿人放弃所喜爱的修身养性的功法;
强制炼功人洗脑,说违心话;
对法轮大法创始人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和编造谎言;
使用各种法西斯刑具残害学员;
光天化日之下对天安门广场上请愿的学员大打出手;
至少131名学员在镇压中被迫害致死;
500多人被判刑;
5万多人被非法劳教;
600多人被强行送至精神病院进行药物迫害;
女学员被扒光衣服投到男监牢;
强迫女学员堕胎;
无数的学生,教师,职工,军人,农民被迫离学离职,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
无数被江氏谎言欺骗和权势胁迫的人对善良的法轮功学员大打出手,进行文革式迫害;
剥夺了一亿人的宪法所赋予的上访,投诉,伸冤的权利;
多次非法给法轮功和其修炼者升级定性,严重践踏国家宪法;
早已被从宪法中清除的“阶级斗争”再次挂帅。
……
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在一桩桩铁的事实面前,江泽民一夥反人类的狰狞面目暴露无遗。
今天一夥盗用科学名誉的政客又来最高学府和科学殿堂兴风作浪,搅闹平静的书桌和本应与政治风马牛不相及的科学,不是侵犯人权又是什么?
鳄鱼般狡诈凶狠的江泽民一夥觊觎一批科学家下腹充饥,以苟延残喘。你若签了名,它则大造舆论,看哪个哪个科学家都签了名了。需知科学家代表不了科学,现代科学不过是对浩瀚的宇宙的无限规律在人类这一层所表现的极为有限的认识,而科学家只不过是从事对其规律认识的工作而已。而江氏一夥的背后则是见不得人险恶用心,偷梁换柱,妄图用搞科学的人取代科学,再抡科学的棒子打人。这是赤裸裸的玷污科学,反科学。
既然都是搞科学的,在这重大抉择之中,让先我们分享一下爱因斯坦于1950年7月19日写给美国科学工作者团体的公开信中的话:“我相信个人应当根据他的良心行事,即使这种行为势必要触犯国家的法律。我相信他应当这样做,即使他明明知道他会被当局判罪,他也应当如此。这种态度最符合我自己的道德感……盲目服从那些我们认为是不道德的国家法律,只会妨碍为改革这些不道德的法律而进行的斗争。”他还说:“我想做的事,不过是要以我微弱的能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准备为此甘冒不为任何人欢迎的危险。”
话说回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权利什么时候被真正尊重和保障过?你若不签名,有你好瞧的呢!这不,中国大科学家钱学森也未能幸免,99年江泽民逼钱老对镇压法轮功表态,未能如愿,便把这位开国科学巨匠“束之高阁”了,管你什么原子弹之父还是之母的呢。见兔顾犬,兔死狗烹。不过,钱老不愧为爱因斯坦的学生,在江氏一夥的邪恶势力面前,庄严地维护了师门的荣誉与纯洁,也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众所周知,江泽民的“人权”就是“生存权”的最低限,给碗饭吃,饿不死就是对你的最大“恩惠”了。你若要真跟他讲人权,那你就是“向政府施压”,你就是“反党,反政府,反社会主义”,再弄不好,你就是“与西方反华势力勾结,颠覆政府”,反正“四人帮”的“帽子工厂”还珍藏着,罪名随便加,够你担当的。无数的法轮功学员的遭遇不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吗?为了说一句公道话,就锒铛入狱,少则数月,多则几年。多么的“保障人权”!
还有,要真的想保障人权,尊重人权,公平签名,为何不也允许人成立一个“中国反镇压协会”,搞一个“反对镇压法轮功,保障人权”的百万人签名活动呢?别说百万人签名,就是几亿人签名,也是情理之中。干吗非要从江泽民儿子挟控的中科院开始、借新春茶话会逼300院士表衷心?公道自在人心。搞个百万人签名如此兴师动众,又是北大,又是科学院的,狗皮膏药都卖到这儿来了,拿老百姓不知数咋的,咱都拿到大街上去,谁愿签哪个就签哪个,看看是什么结果?
其实很清楚,江氏一夥叫嚣的“保障人权”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特权、腐败特权罢了。这不,2001年春节将至,江泽民又在全中国范围大肆搜捕法轮功学员了。可别忘了古话:天做孽,尤可为;人做孽,不可活。善恶有报的道理不是随便说说的。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1/2/1/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