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像,古今奇绝,无与伦比。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5] 《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那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象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沟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就会越读越糊涂。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5]另一说法则称“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说他是乘着云鹤飞走了。[2]
历来修成“白日飞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们普遍地承认。象他这样当着许多人的面,其中包括象颜真卿这种颇有名望的一代名臣、历代的大书法家,就悠悠然飞升而去,实在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罕见的奇观!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卷308;
[2]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卷三;
[3] 《唐诗纪事》卷第四十六;
[4] 《唐诗别裁》卷第十四;
[5] 《续仙传》,以及《太平广记》第二十七卷,神仙二十七;
[6]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着;
[7] 《玄真子外篇(三卷)》,参见《道藏ܫ太玄部》,《正统道藏》第242册,艺文印书馆印行;另外,《四库提要》中也有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