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20日,恶警孟勇指示犹大宫垂爱、梁桂爱等连续熬夜折磨大法弟子邵承洛8个昼夜,仍未奏效;恼恨之下,拳头、耳光打了一夜,致使邵面部肿胀变形。
2002年6月,60多岁的王德洪被恶警、犹大熬夜,毒打20多天。“车轮术”使这位老人心力交瘁,面目全非。当时每夜楼道里传出的嚎叫、毒打声,令其他人员无法入睡。恶警们视若不见、置若罔闻。当邵承洛质问恶警为什么违法打人时,王滨说是为了“帮助”他。
后来邵承洛也遭到了又一轮迫害。恶警们组织了一群由犹大组成的法西斯暴徒,恶警和犹大约定:尽量别打死。就这样翻来覆去的打了一个多月,致邵承洛颈椎腰尾骨脱节,四肢肿胀呈黑色。有时十多个人一齐上,打倒后乱踩乱踢,昏死后一盆盆冷水倒头上,泼醒后再打。大队长王方元多次到现场慰问打手,无耻的说:“我代表政府感谢你们出力了。”
邵多次质问王滨为什么唆使犹大打人,王滨讲:“你放心,打不死你,帮你消消业……”。这就是江氏流氓集团操纵下的所谓“文明”执法的警察的“春风化雨”。
2003年1月,邵承洛又多次向恶警王滨抗议犹大违法毒打他,王滨当众对邵讲:你太顽固了,打得还轻了。恰巧当晚是王滨值班,他指示犹大梁桂爱、汤俊伟两恶徒用皮鞋底疯了似的毒打邵的头、面部,直到累了才住手,致使邵耳、眼出血,至今留有伤残。
2003年5月28日,王滨以邵承洛托人捎家信(因邵不转化,不准给家人捎信)为借口,大发淫威,给邵用电刑,说是给邵做做“电疗”。然后指示恶徒犹大汤俊伟用警绳捆住,毒打并严管,睡在地上三个月,延长劳教期限三个月。
莱西大法学员王辉在青岛市劳教所遭受了非人的迫害。因为邪恶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造成王辉神志恍惚失常,后来导致夜不思睡,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因为不能参加劳动,恶警就以“抗拒劳动、抗拒改造”为由进行更残酷的迫害,毒打、电刑、灌食。恶警李兵丧失人性,硬说王辉装病,当众大骂王辉并殴打。恶警刘同先、高勇,协管刘向阳、(莱西人)徐同来、马俊等都毒打过他,为了逼他吃饭,多次用电警棍电他。最令人发指的是“犹大”梁桂福、梁桂安两兄弟和汤俊为,毒打王辉先用软拖鞋,再用硬拖鞋,后用皮鞋底狠击王辉头部,直到打够了为止,打得王辉惨叫不止,后不再叫喊,木木的机械的躲闪着。
王辉被迫害得吃不下饭,一吃就吐,这更成了恶人们迫害王辉的理由,吃饭的时间也成了王辉挨打的时间。汤俊伟等恶人除了用皮鞋毒打外,经常一天三次甚至更多次用拳击头部,用掌击面部,经常打得王辉口鼻出血。用皮鞋踢王辉的小腿,用膝盖顶王辉的腰、背,用肘狠击王辉的背颈部位。几乎天天如此,王辉成了暴徒们练武的靶子。
大法弟子邵承洛多次向它们抗议,但恶人们只说王辉是装病。王辉将近到了回家的期限,恶警们仿佛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它们也知道王辉是真病了,但为了掩盖罪行,还是不肯放弃对王辉的迫害。后来邵承洛绝食抗议,才使恶徒们不再毒打他了,并做了简单的治疗,这也是恶人们怕恶行暴露才这样做的,多邪恶呀!
这时的王辉伛偻着身子,一副傻傻的样子,长期的折磨使他看到汤俊伟拿着皮鞋,甚至是汤俊伟换鞋的时候,都哆嗦,躲闪。这巨大的精神创伤使他几乎成了植物人一样,回家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活不能自理,精神恍惚。
青岛大法弟子王丙文因为一直不配合邪恶的“转化”,邪恶们用尽各种方式折磨,毒打、熬夜,各种形形色色的刑罚。最邪恶的是,2003年期间它们从省劳教所找来几名女犹大,来青岛劳教所做所谓的“转化”洗脑,王丙文等被单独关押到劳教所的宿舍楼上,由省所来的恶警和女犹大进行洗脑迫害。据在场的协管说,几名女犹大就像“三陪女”,简直到了无耻的地步。因为王丙文不配合,同去的女恶警恼羞成怒,拳打脚踢王丙文。
在这次迫害丑剧中,王丙文先是被连续被折磨16昼夜。后来在恶警的授意指使下,王丙文先是遭到汤俊伟、梁桂安等恶徒的毒打,致使眼底出血,淤血呈紫色。接着在大队长徐长存的指使下,一名曾经劳改过的协管尚景国把在劳改队学来的各种折磨人的招数都拿出来用在了王丙文的身上,打火机烧手、烧脸、针刺眼皮,寒冷天剥去外衣打开窗户往头上浇冷水……。尚景国说:徐长存应允他,拿倒王丙文,给他大减期,徐也升副所长。目前王丙文仍在被迫害中,近况不明。
现在,时间已走过了2004年,青岛劳教所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呢?据悉,青岛市劳教所那个所谓的“法轮功大队”已解散,还被关押的二十几名法轮功学员被分散到各个大队中继续遭受迫害,劳教所对不转化的法轮功学员又欲开始新一轮的迫害,农历新年前不准家属接见,加大劳动量,延长劳动时间,劳教所对外消息封锁很严,即便如此,纸是包不住火的。
以上是青岛劳教所迫害大法弟子恶行之冰山一角,这就是江氏流氓集团所标榜的人权最好时期,所发生的最邪恶、最残暴的践踏人权的恶行之一隅,揭露出来以惊醒世人。
在此正告那些行恶者:你能蒙蔽一时,却蒙蔽不了永远。不要因为一时的安逸就以为可以逃脱法律与天理的惩处,“善恶有报”恒古不变!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5/3/29/5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