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所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至今仍被许多世人喜爱,并视为完美的审美示范。然而很多人认为,此诗中所有关于天姥山的描述都是作者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或者是其政治理想幻灭的一个概括,等等。其实在修炼人的眼里,这首诗的主体,记述的是作者在睡梦中一次“元神离体”的真实经历。法轮大法修炼者中,很多人也都有过这类生动美好的神奇经历。
古代修佛,都是在打坐中入定,在定中修。而古代修道,很多则是除了白天在打坐中修,晚间入梦后师父也会将其元神调出到其它空间,或炼功、或通过见识一些能人、事物、景物点化和启迪修者的悟性,等等。李白诗中所述,就是他某次元神离体后在天姥山的世外部份所见的仙景与仙人: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修炼讲身在世间、心在世外。李白在朝廷为官多时,心里对朝廷、政治等世俗之事难免暂时难以释怀。这次元神出游天姥的见识,起到了让他看穿世事、洞悉人生的唤醒作用。诗歌结尾处所写“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正是这种重要感悟的写照--在世间行乐也很畅快尽兴,但事过境迁一切不过似水东流;而“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他看淡俗物后一种超凡的洒脱与坦然。这种充满灵性的韵致,并非一个愤世嫉俗、或叛逆不羁、或仍对世间名利念念不忘的俗人所能拥有。
美哉,天姥之旅!◇(《明慧周报》晨光煦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