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尊师同父

【明慧网2005年9月26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韩愈对为师者的解释。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如何做人及立身处世的学问就要依赖师父的教导了。“父”字与“师”字组成了“师父”一词,中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对待师父自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发自内心的恭敬谦卑。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敬师尊师,传统家族中敬拜“天地君亲师”的神位,足可见对“师”的尊重程度。《吕氏春秋》中指出,“古时的‘十圣人、六贤者’(指神农、黄帝等)没有不尊师的。”

《资治通鉴》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的大儒魏昭,少年时钦慕于郭泰的贤名,请求留在郭泰的身旁侍奉,给他洒扫房屋和庭院。郭泰允许了。

有一次,郭泰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喝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并将杯子扔到了地上。

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喝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

于是,郭泰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