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先生强烈反对,因为他觉的我太投入了,每次看到我,就是在看一本黄色封皮的书,对家事和小孩的照顾都疏忽了,还有同事也提醒我,上班时间都在看书,上司都不高兴了。
那时我才惊觉到就像《转法轮》中师父提到“谈这么一个问题,这也属于欢喜心。很多人经过长时间的练功,也有的人没有练过功,但是在他的一生中有对真理、人生真谛的追求,在琢磨。他一旦学习了我们法轮大法以后,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在人生当中许许多多想要明白、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伴随着他的思想会来个升华,他的心情会非常激动,这一点是肯定的。我知道,真正修炼的人是知道他的轻重的,他会知道珍惜的。但是往往又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人的高兴,生出来不必要的欢喜心,就引起他在形式上,在常人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在常人社会环境当中表现失常,我说这样就不行了。”
我没有做到最大限度符合常人的方式修炼了,因为我们不是在深山老林里修炼,我们是在常人社会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证实法,如果不理智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所以我摆正基点,把我在任何时地的角色扮演好,做一个好人中的好人。
师父《在2003年亚特兰大法会上的讲法》中提到“因为人说的好和坏呀,那都是站在人的利益角度上看的。人的理是反的,人认为的好它不一定是真的好,人认为的坏也不一定是真的坏,也就是说,修炼的人是不理会人怎么说的。可是今天的正法就不一样了,说大法与大法弟子好不好决定着人的未来。”还有《在2002年波士顿法会上的讲法》中提到“如果我们自己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你们的表现常人就会看到,他不能够象学法一样深入的去了解你,他就看你的表现。可能你的一句话,一个表现,就能使他得不了度,就能给大法造成不好的印象。”
所以我在家尽到母亲和妻子应尽的责任,在办公厅把工作做好,处处与人为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把大法真、善、忍的美好与大家分享,渐渐的先生不反对了,在办公厅与同事、上司相处溶洽,每天都能发送真相资料给洽公的有缘人,现在有一些同事和民众也得法修炼了。
但是我也曾因为没摆正证实法的基点,走了一大段弯路,之前很多同修都去曼哈顿证实法,我觉的我是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也应该要去曼哈顿证实法,但是很多条件都不具足,譬如经济上、工作上,尤其是家庭的因素最难过关,因为我先生是刑警,除了放假以外是没办法回家的,甚至已经排好的休假,会因为碰到案子被取消休假,我曾跟他沟通请假帮我照顾小孩,让我能够出去证实法,但是他说:“不是我不愿意,连明天的上班时间我都不能掌握,何况是以后的时间呢?而且我的工作很忙碌,真的没有办法请长假,我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你要谅解我!”
听了先生的话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没站在他的角度替他着想,他对我的要求不过份,只是希望我在他不能常常在家时照顾好小孩,我却提出这样的要求增添他的烦恼,而母亲和婆婆也因为身体不适,或是有农事在忙,都不能来家照顾小孩,那时我真的烦恼极了,也因为这样我的心开始不静,三件事也做不好,每天都在执著怎么才能去曼哈顿证实法。
后来有一次去同修家,学习某项电脑讲真相的课程,我与他交流这件事,他很严肃的说:“你太执著了!我也没去啊!只要能跟上正法進程,我知道你电脑讲真相做的蛮好的,那就是证实法啊!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不要强为造成自己的修炼困难。”我知道师父又在借着同修的嘴在敲醒我的执著了。
是啊!每个人修炼的路是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在自己的环境中,把握各种条件及机缘证实好法才是正确的,而就在我悟明这件事后,那天与同修在晚间六点发正念时,我觉得全身能量非常强,因为我心性提升了,在另外空间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呢!真是感谢师父的随时呵护和同修的鼓励扶持,让我从误区中走出来。
在《2004年纽约国际法会讲法》中说:“包括曼哈顿讲真相,有能力有条件的可以来,在各方面条件不允许的那就不要来。不是说大家必须得怎么做,都是凭着大家的心在做,那才是真实的。师父从来不命令你们必须做什么,我只是说应该怎么做,那么有的学员就去做了。根据条件、能力做大法弟子该做的事情。没有条件、能力的,硬做也不行,因为你硬做会给你生活、修炼状态都带来麻烦,这不行。”及《在音乐创作会讲法》“多数大法弟子都在利用着各自的特长与所学在证实着大法,在修炼中走着自己的路。常人社会的各个阶层与不同的职业都能成为修炼的环境”。
就在我在放下这些执著以后,我证实法的路愈来愈宽、愈来愈广,不论是对国内民众洪法,及对大陆推九评、辅导退党,与其他同修共同协调证实好法,不但是项目增多且多元化,都已经能得心应手,真是“放下执著轻舟快”!
证实法一定要摆正基点,不是大帮哄或是证实自己的能力,要多方面考虑圆容一切,因为证实法的基点,就是修好自己同时能救度众生,这才是师父所乐见的。最后以《精進要旨(二)·理性》“用理智去证实法、用智慧去讲清真相、用慈悲去洪法与救度世人”及《洪吟(二)·无阻》“修炼路不同 都在大法中 万事无执著 脚下路自通”与同修共勉。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2/9/6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