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白面馒头的故事
2000年7月,由于马三家非法关押人数太多,便将一部份人转押到了位于马三家教养院北边的戒毒所内。当时那里的伙食早、晚都是一碗已经发霉的玉米粥,中午是一个玉米饼,吃到嘴里后满嘴苦味。
突然有一天上午,我们大家发现监室外的通道内摆了几大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监室内的人以为今天的伙食改善了,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改善了伙食,于是纷纷猜测。过了十多分钟,突然从监室外进来几个人,其中有的人背上扛着录像机在监室外对着那几大锅的馒头录了起来,录完后这几个人就走了。
大家正在纳闷呢,哪知恶警却将这几大锅馒头搬走了。这时有人就问了一声:“馒头咋搬走了呢?”搬馒头的恶警一边搬一边说:“想吃自己花钱买去吧。”大伙这才恍然大悟……
二、外国记者调查监室的故事
2001年,我又被非法关押到了马三家教养院南面的辽宁省少年教养院。5月份的一天,突然管教人员来到我们监室,将超过60岁的长白头发的身体有病的,还有一个腿有点瘸的人都带出了监室。然后给我们剩下的人开了一个会:大意是国际的什么组织要来监室调查,恶警告诉了我们如果有人问我们吃饱了吗?就得说吃饱了;让上厕所吗?就说让上;能及时放风吗?就说能……等九个问题。
这时大家才知道为什么将刚才那几种人转移走了。果然,过了一阵子,有几位外国人,扛着摄像机进到了监区,但没有进我们监室内。
大约几个小时后,我们监室内那些被带走的老弱病残又被关回我们监室,只见他们身上的衣服大多都湿透了,有的直吐。一问才知道,他们有的几十人被关在只有几平方米的楼梯底下的斜坡的小屋里,有的一大伙人被关在厕所里。
三、装模作样“好心”的恶警
2000年12月份,我还曾在马三家教养院一所被非法关押了一段时间,当时女二所全是女大法弟子,由于人太多,两个单人床并在一起睡5个人也放不下,于是就又有一部份大法弟子被转押到关押男监的一所〔一所腾出几个空房子〕。当时我们监室内有一个叫王金萍的大法弟子,她是辽阳人,丈夫是位木匠。有一天,我被叫出监室后,有14名包夹人员折腾了我几个小时才将我放回监室。过了一会儿王金萍也回来了,只见她的脑部左耳边周围的头发全部秃了,只剩下很亮的脑皮,大约能有半个巴掌那么大,脑袋后部也有一大块。
我就问王金萍:“是她们薅的吗?”她点点头。我知道她这次的苦也没少吃,打我的是14个人,她当时比我还坚定,打她的人肯定少不了。第二天早晨,当时我们监室内的管教上班时,很早就来到了我们的监室,而且给王金萍带来一块姜,装模作样“善意”的对她说:“这多大块地方没头发多难看啊,用姜抹一抹头发长得快……
四、“茶话会”的背后
2002年11月8日开始,马三家又来了60天“攻坚战”,在60天内不分白天黑夜,在走廊的过道里、厕所里公开给不转化的大法弟子实施各种酷刑迫害。刑具有绳子、电棍、狼牙棒,只要不转化,大小便只能往自己裤子里拉。为了避免被外界知晓,60日之内任何人不能接见。然而,这件事恰恰在进行到50天左右的时候,被国际上曝了光。
当时被折磨的大法弟子由于长时间被绑、被罚蹲、被吊挂,大多数人根本走不了路,吃饭时只能用两个人架着去食堂。为了掩人耳目,马三家教养所又摇身一变,请来转化者的家属,在食堂摆上了各种水果,免费吃住而且请来了电视台录像,看似一派祥和之气。然而,就在距他们全场只有150米左右的铁门里,却有近200名左右的大法弟子因坚持信仰,而承受着各种酷刑折磨。
相同的时间,同在马三家教养院二所内,但就只有150米的距离,却是黑白两个世界,而可悲的是,有的家属却被蒙骗的为马三家所送去锦旗和感谢信,真是天大的悲哀。
五、一袋奶粉的故事
由于我当时已被非法关押近3年,管教人员对我已经不想再转化了,想直接把我送到大北监狱,但是在60天“攻坚战”中非法关押我们监室的管教人员还是把我们腿用双盘的姿势绑好后,用绳子把腿和脖子勒在一起,后来又把我吊起来打。
当时的管教叫张环,是一位25岁的大姑娘,她一边打我一边说:“我不愿意管你,可苏所长说通通上刑”。后来,我被折磨得从鼻子里流出很多鲜血,躺下翻身时力气都没有了。这时苏境却满面春风的过来,假惺惺的给我送来一袋奶粉说:“你这耳朵边这儿多白,缺血呀,加点营养补一补,喝没了我还给你买。”当时我们监室已经转化的人员中有的不明真相的还很受感动,可她们哪里知道这场酷刑是谁导演的呀,就是这个人面兽心的苏境啊!
结语
写出以上的事实,是想告诉人们中共一贯采取欺骗的手段和伪善的面孔来欺骗国际社会和善良的不知真相的人们,在此方面,他们已经锻炼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因此,任何对中共的本质缺乏了解的政府、组织机构往往在中共的各种欺骗手段面前大上其当。只有对中国有亲身体验并深刻认识其流氓与欺骗本性的中国人与善良的各国正义力量汇在一起,才能真正揭开中共在阳光下的种种罪恶,当然也包括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关注的中共活体摘取法轮功学员人体器官及大批谋杀法轮功学员的事实。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6/11/7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