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省某市大法弟子,今年四十多岁。我从九六年得法修炼后,亲身经历了不少的神奇事,见证了法轮大法的美好与神奇。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掉进水塘,绝处逢生。
那是二零零三年十二月的一天,傍晚我从同修家出来,天下起了毛毛小雨,同修借了一把伞给我。我兜里装满了大法真相传单,打着伞一人出去发传单了。
来到城外一个村子,一排房子发完了,我想到对面的房子去了,中间隔着一口水塘。漆黑的夜晚,塘水显得白白的,象水泥路似的,我以为是雪白宽敞的水泥路,于是我就大踏步的向前走,一下就掉进了水塘里,顺着就滚到了塘中心,整个人全都沉到水底下去了。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这不是水泥路,是掉进了足有两米多深的大水塘里去了。我想:没事,我是大法弟子,我有师父保护,我会自己起来的(我是女弟子,我不会游泳)。我用力往水面上挣扎,可头刚露出水面又沉下去了。这样水面水底一上一下来了几个回合,人就开始没有力气了。我知道死神在向我逼近。我想我千万不能死,我身上还有传单未发完,还有很多众生等待我去救度,如果我就这样被淹死了,不但影响救度众生,还会给大法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为法负责,我决不能死。于是我就在心里不停的求师父。说来也巧,我就这么想着,果然不到一会儿,水塘边的屋里女主人正好打开门来探望,可能是听到水里有响声吧?我发现有人,挣扎着想喊“救命”,一个“救”字还未喊出声又沉下塘底了。与此同时,塘边屋里女主人也发现了我,赶忙跑到屋里拿来一竹竿,喊我抓住竹竿。我挣扎着想抓住竹竿,可人没力气又沉到水底去了。又这么一上一下在水里扑腾了半天,最后,终于抓住了竹竿,被屋里女主人拉上岸得救了。我知道真正救我的是师父。要不怎么那时正好女主人开门看到我呢?师父救人真是用心良苦啊!
拉上岸来,已是筋疲力尽。毛衣、内衣、皮肤从里到外全被污泥染黑了,肚子胀得鼓鼓的,吃了很多污泥水。
回到家里,我心潮澎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大迫害这些年来,每逢遇险,生命垂危,都是师父慈悲呵护,使我绝处逢生,转危为安。师尊啊,弟子惭愧,弟子让您操心了。感谢师尊多次使我重获新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是九六年得法修炼的老弟子。在江××发动对法轮功的野蛮迫害的年月里,历经魔难,在师父慈悲呵护下,曾多次闯出魔窟,多次遇险,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这里只说其中的一件事——逼吊悬岩,绝处逢生。
那是在二零零二年初冬的一天,我在乡下面对面跟人讲真相,被恶人举报,遭到“610”指使的约有一、二百人围追堵截的大搜捕。
在我遭遇搜捕的第三天傍晚,我从恶人正欲围捕的山边人家走脱,下山时从一陡坡跳下将左脚的脚颈扭伤了,象神话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一样,一走一拐的,每走一步,疼痛难忍。由于步履艰难,还要避开沿途要道口处看守,不时要从树林荆棘丛中穿过,我边走边背师父《洪吟二》〈正念正行〉和〈神路难〉,用师尊教导来鼓励和鞭策自己。来到距离走脱的山边人家约上十里地的一座大山群山之巅时,已是夜半时分了。举目一望,远处公路上要道口处把守和来往巡逻的警车、摩托车上的车灯象萤火虫似的在微风中摇曳,近处各山腰和通向山下的要道口都有人提灯笼、打手电在把守,山间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警犬和狂吠声,不远处对面山顶上的探照灯光把高山之巅照得如同白昼。情况十分危急,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约摸下半夜时,我时起时伏穿过山顶,开始从南边山顶向山下突围。由于黎明前的黑暗,只能摸索着向下走。走到一个山岩边,抬眼向下功夫一看,只见一条白带向山下延伸,好象一条白色的山路。我心里一高兴,就坐在山岩正欲向下滑,但转念一想,不对,如果是魔演化的山路怎么办?岂不是白掉了性命,还破坏了大法的声誉,于是就又转身面向山岩,用双手紧紧抓住山岩边上的一棵拳头粗的松树干,用脚伸向岩下探路,谁知,双脚向下一滑,整个人的身体就悬空了,吊在了悬崖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大约过了不到五分钟的样子,人就快要支撑不住了。向下一望,悬崖下面黑洞洞的,阴森森的深不可测,令人毛骨悚然!这时我才知道死神在向我一步步逼近。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我蓦然想起我是大法弟子,我有师尊保护,我一定会上去的。说来真神,说时迟,那时快,就是这么一想,我就顿时觉得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双手紧紧抓住岩边树干,全身用力向上一抻,下身就象被人托住似的,人就一下子翻到了悬岩上面,得救了。我知道这是师尊在加持我,硬是将我托了上来。因为我知道吊在这个悬岩绝壁上,全身的重量就靠抓住树干的一双手来支撑,靠人力是上不来的,顿时,一种对师尊救命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滚滚的热泪顺着两颊尽情地流淌了下来,师尊啊,弟子要用不断精進,正念正行来回报您所有的赐予。
黎明时分,在师父的指引下,我终于找到了下山的路。下山之后,在同修的接应下我平安地回到了家中,继续投入到助师正法,救度众生的洪流中。
(文中所述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横岗山东南山区。)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8/4/19/9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