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德,40岁,应城市东马坊熊湾人,湖北省七二八盐厂职工;妻子杜足英曾是湖北双环公司的一名职工(因修炼法轮功被双环公司开除工作)。夫妻俩人修炼法轮功,努力按法轮功教导的“真、善、忍”做人,与人为善,遇事忍让,而被专门迫害人民为能事的邪党所不容。
熊文德自幼身体差,一九九五年底开始修炼法轮功。炼法轮功前,他每天肝脏部位隐隐作痛,正值年轻气盛的年纪却身体乏力,精神很差,心中非常惶恐,希望能练气功改变身体状况,他以前练过其它气功,身体状况未得到改善。炼法轮功一个月后,熊文德肝脏的病灶被推出,经历半小时难以名状的痛楚后,一改病状的身体,恢复青春活力。后来熊文德本家族中有两位正值成家立业的年龄,却因为肝腹水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熊文德知道如果自己不炼法轮功,结果会和他俩一样。因此熊文德非常感激法轮功给了自己强健的身体,也更加珍惜修炼大法的缘份。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中共邪党利用控制的媒体大肆造谣诬陷法轮功, 熊文德抱着相信政府、澄清事实的想法到北京上访,回来后却被绑架到应城市第二看守所(后又被转到应城市第一看守所)。在看守所里,有些被关押人员以他们的经验对熊文德说,你只是炼炼功,没什么事的,你又没有危害社会,关你一段时间就会放你的。熊文德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苦熬三个月后等来的却是一张逮捕证。后来应城市法院以“利用某某教违反法律实施”非法判熊文德三年刑。法轮功不是宗教,炼法轮功的各阶层都有,没有宗教仪式,何教之有?至于说违反法律实施,熊文德到北京上访是行使公民的合法权利,不知是违反了哪一条法律的实施。就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罪名,熊文德被邪党塞到了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监狱遭残酷迫害三年。值得一提的是,开庭时没有通知熊文德的家人,放眼望去,旁听席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空无一人。法官只是问了一些何时炼功、何时上北京,与哪些人同去的诸如此类无关痛痒的话之后,开庭就草草收场了。
在狱中,姓潘的邪党政委和狱政科长合谋指使恶警整熊文德,强迫熊文德干几个人的活,晚上收工后还要强迫站到午夜12点才让休息。这样被折磨20天后,加上狱中猪食一样的伙食,熊文德的体重骤减。有一天熊文德偶遇与自己熟识的刑事犯,他看着熊文德惊呼:“那是熊文德吗?简直不敢相认了。”
一个月后恶警还没达到目的,就强制熊文德去出窑。那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在高温缺氧的窑中刑事犯分三班,半小时轮换。时间长了身体承受不住,出来后身体在高温烘烤下严重缺水,走到水桶边恨不得一口气把桶里的水全倒入肚子里。但是带班的刑事犯只让喝少量的水,因为水喝的越多出汗越多,身体盐分流失的就会多,人就会虚脱。而熊文德在窑里一干就是六个小时,期间还被刑事犯无端辱骂、殴打。最后由于体力不支,窑里的砖倒塌下来砸伤脚踝,伤口半年后才愈合。
结束了三年恶梦般的狱中生涯,有时看到狱中特有的蓝白相间的条纹床单,都会勾起他伤痛般的记忆。中共邪党电视上宣传的狱警的所谓和蔼、对犯人的所谓春风化雨、伙食怎样的改善等等,这一切在现实中都显的那样的遥远和陌生。看到人们被邪党的宣传所迷惑,无端的仇恨法轮功,作为大法弟子,熊文德认为自己有责任告诉人们真相,还知情权于民众,清除人们对法轮功的误解,救度一方众生。
二零零七年七月,熊文德讲法轮功真相被郎君派出所绑架。郎君派出所副所长李京波(迫害死大法弟子詹炜的责任人之一))公开叫嚣:“詹炜就是我打死的!”在邪党的支撑下,打死善良的民众竟然有恃无恐。不知这位头脑简单的所长想过没有,摇摇欲坠的中共邪党倒台后,他的不打自招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之后熊文德被绑架到应城市第二看守所,在看守所熊文德绝食七天后被放回。在熊文德绝食第五天时,同监室有位教师非常同情,在晚上偷偷塞给熊文德饼干让他吃。后来所长来查看时教师还帮着说:“都六天没吃东西了,看他坐着的力气都没有了。”对这位教师的善举,熊文德非常感激。
同年十月,东马坊派出所指导员杨应威伙同湖北省七二八盐厂(熊文德单位)的肖常斌、郑军、熊洲、熊德华、汪四田将他绑架到武汉市臭名昭著的汤逊湖洗脑班迫害。与熊文德同一个村子的熊德华、熊洲随车押送,过程中他们没有一丝同情。因熊文德拒不出卖功友,姓龚的科长恼羞成怒,抓住熊文德的衣领把他从凳子上拽起,狠狠地用左右手给了熊文德两个嘴巴,一个小时后熊文德的脸上还留有龚某的手掌印。可想而知这两个嘴巴打的多么结实,龚科长得对多少人的实践才能练出这么“好”的巴掌。
二零零八年七月,应城市国安左永安,还有两个年轻警察(一个是东马坊派出所的,另一个不知是哪的)带着开锁匠到熊文德家翻箱倒柜的搜了个遍,抢走私人物品若干。闹腾近两个小时后,门口围满了人,只有一名妇女说了一句正义的话:“你们不要把别人的胳膊扭断了,人家回来还要上班的。”在邪党专政的社会里,人们见多了这种是非颠倒、迫害无辜的事情,已经变的麻木了。
熊文德被绑架到应城市公安局,二天后走脱,至今有家不能回。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9/6/27/10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