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法轮功学员集会吁制止中共迫害 |
加拿大国会法轮功之友的主席苗锡诚(Bill Siksay)作了书面发言,表示能与法轮功学员坚定地站在一起,他觉得荣幸与自豪。在大陆曾被关押以及至今亲人仍身陷囹圄的法轮功学员在集会上发言,揭露中共恶行,呼吁哈珀总理在下个星期能向胡锦涛提出人权问题,要求停止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集会获得了过往民众的关注和支持。
加拿大政府应警惕共产党政权的欺骗手段
加拿大法轮大法学会在声明中说,在胡锦涛即将访问加拿大之际,我们再次请总理和国会议员借此机会明确并公开地向胡锦涛和中共政权呼吁,结束这场由国家支持的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释放无数被关押的法轮功良心犯,包括十二名加拿大人的家庭成员和亲属,其中有刑期长达十二年的法轮功学员。仅在温哥华就有二十六位曾在中国遭受迫害的法轮功学员,其中三位法轮功学员是温哥华居民的亲属,目前在中国仍被关押着。
声明中提醒加拿大政府,警惕共产党政权狡猾的欺骗手段,不要落入他们闭门会谈或自我审查的圈套,而是公开地表达加拿大人对中国政权对人权的侵犯、特别是对法轮功的迫害的反对立场。
声明表示,希望哈珀总理在与胡锦涛会晤时,将人权,特别是法轮功的人权问题作为议程中重要的一部份,以信守他所提出的,加拿大将“坚持加拿大重要的价值观”,不出卖人权“来换取金钱”。
与法轮功站在一起感到荣幸与自豪
加拿大国会法轮功之友主席苗锡诚(Bill Siksay)在集会上作了书面发言。他在发言中说:“在法轮功学员遭受持续的长期迫害时,我们能与他们坚定地站在一起,觉得荣幸与自豪。”
“我们一直非常关注法轮功学员在中国正在遭受的迫害。简而言之,人们不应因宗教信仰或精神修炼而被监禁、虐杀。我们还关心在中国被监禁或失踪的加拿大人的亲属。”
“今天,加拿大国会法轮功之友再次向总理呼吁,当胡锦涛在本月下旬访问加拿大时,向其提出这些重要的人权问题及这些具体个案。我们认为,加拿大在这些问题上必须保持警觉,并呼吁总理当面向胡锦涛表达众多加拿大人对中国法轮功学员的关注。我们还呼吁总理向中国主席提及十二名加拿大人的亲属——在中国目前正在被监禁的法轮功学员的情况。”
一家五人遭关押受酷刑
来自中国大陆的法轮功学员荆采在发言中说:“我的妈妈、弟弟、姐姐、 姐夫和我自己都因为修炼法轮功而在中国大陆遭到中共的迫害,我的弟弟荆渔,现在仍然被关押在大连的监狱,并被强迫做重体力劳动。”
荆采一家因为坚持修炼,多次被非法关押,她和姐姐荆天被非法判刑十三年,后因生命垂危获得保外就医,才有机会逃出大陆;弟弟荆渔被非法判刑十年,至今仍在大连监狱做苦工;妈妈在劳教中被电棍电得一只眼睛失明,牙齿脱落;姐夫在劳教所里曾被二十多根电棍同时电击。
荆采说,中共仍然在继续它们的罪恶,仍然在制造更多的悲剧。中共的邪恶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它也不可能变好,在不久的将来邪恶就将偿还他们所犯的罪恶。
荆采表示,自由、民主和尊重人权使加拿大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希望哈珀总理能在下个星期向胡锦涛提出人权问题,特别是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必须停止。信仰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的老百姓也无一例外地应该享受信仰自由的权利。
对罪恶的沉默就是与邪恶为伍
法轮功学员聂歌原是一个癌症患者,而且在一次车祸中同时失去了三个亲人——丈夫、母亲和姨母。在生命绝境中幸遇了法轮大法,使她获得了新生。但她在中共迫害法轮功的前三年,就曾四次被拘,遭到公安殴打。后来她离开大陆去了新加坡女儿那里,中共黑手又伸到新加坡骚扰她,驱赶她,最后又不得不离开女儿,辗转到了加拿大。
聂歌在发言中说,法轮大法不但救了我的命,还教我做一个好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完全为别人着想的人。每个法轮功学员都是按照真、善、忍要求自己,使家庭和谐,社会整体道德升华,造福社会。就是这样一群好人,却在中国受到了已经持续十一年的残酷迫害,使数以千万计的家庭儿童失去了父母,老人失去了儿女,丈夫(妻子)失去了配偶;如果坚持修炼,成年人就会被迫失去工作的权利,学生就会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当局甚至威胁、逼迫丈夫或妻子和修炼法轮功的配偶离婚。中共对法轮功的残忍手段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聂歌最后说,对罪恶的沉默就是与邪恶为伍。希望胡锦涛认清善恶,赶快悬崖勒马,和江泽民决裂,停止迫害法轮功。同时呼吁加拿大政府、人民,继续伸出正义之手,共同呼吁中共停止迫害法轮功。
民众纷纷表示支持法轮功
集会结束后,温哥华学员分散到各城市热闹地区征签给哈珀总理的呼吁信和明信片。
征签活动已经持续了一周,许多学员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世人了解了法轮功真相,签名非常踊跃,有学员一小时就征得了三四十个签名,人们都在谴责这场迫害。
法轮功学员张女士说,我们征签是为了制止迫害,同时,通过征签,启发人们的善念,使他们有美好的未来;呼吁加拿大政府帮助停止迫害,也是使加拿大这个国家和人民拥有光明的前途。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0/6/21/11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