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年作品《月下独酌》和中晚期作品《将进酒》
剑和酒都是古代道家修炼中常见的。除了爱剑之外,李白的好酒也是出名的。他的诗中不知出现过多少次“酒”这个字。《将进酒》和《月下独酌》可以说是其中的两首千古名篇了。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当时李白43岁,在长安做翰林。当时李白虽然身已达官场,但心情孤寂苦闷。彼时他没有沉沦,也未同流合污,而是继续追求自由和心灵的解脱,所以多有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李白似乎对日月情有独钟,他与许氏夫人所生的女儿名平阳,有个太阳的“阳”字;儿子小名明月奴,直接把“明月”二字都拿来用了。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李白在长安做翰林时的心情和思想,我们可以从《月下独酌》这首诗中体味一番。
赏析: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李白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以明月为可对谈、可相伴的朋友,与之一同饮酒、唱歌、起舞。然而由于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越发显出了诗人的孤独。但诗人虽清高却并不苛求,尽管月不解饮、影徒随身,照样不妨权且以高月和身影相伴,饮酒、歌舞,热闹一番。全诗以聚写散,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生来相聚,死而别离,中间是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正如“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如果对人与人关系的本质看明至此,在取得豁达的同时难免感到一种孤独。《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对这类人生醒醉、交欢分散的表述则更深入细致。看似消极,实则是对人生真实、冷静、超脱的认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