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学师父在《转法轮》〈第六讲 自心生魔〉那一段讲法时,总以为是在说别人,和自己无关,而且自认为我也不会出现那种“自心生魔”的表现,因为出现自心生魔后太严重了,就会毁了自己,所以我也怕自己出现自心生魔。而且师父在法中举的例子是开了天目的人认为自己修的如何好,认为自己不是一般的人……而我的天目是关着的,看不到另外空间的景象,所以就很坚定的认为自己不会出现自心生魔,还时时告诫自己要以法为师,不要觉的自己了不起。
学法修炼十几年了,每次都没有深刻的向内找自己这方面的问题。其实,师父讲法都是针对我们所有的心讲的,所有的弟子都不例外。当我意识到自己在“自心生魔”方面有很多要修正的地方时,我很震惊,就下决心一定要把造成“自心生魔”的根源挖出来,不管它们埋藏的多深,我都要把它们揪出来,解体掉。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体会,与同修共同切磋。
一、在写文章上表现的“自心生魔”倾向
在修炼中我有很多次将自己的体会文章发给明慧网,而且多次也被发表了,我就觉的,自己的文章能够让全世界的大法弟子读到,那有多荣耀啊!心里开始沾沾自喜,自豪的感觉溢于言表。记的在二零零七年五月,一次自己的一篇体会文章被明慧网发表了,我很高兴;而且还上了当期的《明慧周刊》,我更是感到自己很荣耀!再后来,我就想:说不定我的文章也被明慧广播收录了。于是,我就在那个月的明慧广播中一期一期的找自己的文章,结果真找到了(现在忘了是哪一期的明慧广播了),可是当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有我文章的那一期明慧广播时,我明明看到目录中有我的文章,而且还在最前面,可是打开之后,所有的文章都能播,就我的文章播不出来,好象被删除了。当时,我只是意识到:自己太执着听自己的文章被明慧广播播出了,而没有意识到:是那颗显示心在作怪,是显示心带动自己沾沾自喜,觉的自己很了不起。那已经是“自心生魔”的前兆了,跟师父在法中举的那个“我可能不是一般人吧?”(《转法轮》)的例子有什么两样呢?只是执着的方面不同罢了。难道明慧网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执着心吗?难道自己向明慧网投稿也是为了显示、欢喜吗?
师父说过:“显示心加上欢喜心最容易被魔心所利用。”(《精進要旨》〈定论〉)我执着自己的文章被发表,真的发表了就显示的不得了,内心又欢喜的不得了,很可怕呀。所以修炼上不能带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修好自己才行。以后我就不再执着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发表了,如果有被发表的,我就下载下来,对照自己的心再仔细的查看原稿,自己还有什么心在里面,原稿中有哪些地方不足,被明慧编辑同修修正了,把发表的文章作为自己修炼中的一个记载,而不是象以前那样把其当作显耀的资本。
二、在修炼的其它事情上“自心生魔”的体现
1、一直认为自己是正法时期大法弟子而感到很自豪,觉的自己很荣幸,比那些不得法的生命高贵多了。工作中,每当看到那些为自己利益苦苦争夺、不择手段的人们的表现就深恶痛绝,那些都是被我视为粪土的东西(金钱、名利),人们还都在拼命的捞取,真觉的他们很可怜。没有想到自己是大法弟子、是有救人的使命在身的,每当面对那些陷在名利中的人们,眼神中总是流露出对他们的不屑一顾。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这一不善心理后,就大量的学法归正自己,同时挖出造成“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的心”背后的原因就是求名的心,虚荣心,以及变异的自尊心。是这些心搅的自己内心飘飘然的。其实,在大法和师父面前,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被救度的机会,只是早晚而已。自己的幸运之处也只是比那些还没得法的人早得法了而已,没有什么值得显耀的,因为修炼的时候是针对所有的人心并且把它们都去掉的,只有不折不扣的按照师父的要求去做,那才可能达到标准,只有把自己真正修好了才有真正的荣耀,但那已经不是我们所求的了。如果修不好自己,那一切都是零。
2、在救度众生时,有时觉的自己是大法弟子,是这一方众生得救的希望,内心也隐隐闪现自豪的感觉。当我学了师父在最近的新经文《注意自心生魔》,其中有一句话好象就是在说我一样,师父说:“不要做点事人心就膨胀的了不得”(《注意自心生魔》)。我发现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就有这方面的倾向,我感到很汗颜,很惭愧。修不好自己,连自己都救不了,还何谈救度众生呢?这不是自心生魔吗?
3、在为同修打印大法书籍、新经文、《明慧周刊》、《明慧周报》、真相资料、明慧年历和刻录神韵晚会光盘时,觉的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将在宇宙天体中留下录像,让众生、众神都羡慕不已,我的内心就无比的惬意,那种感受充满内心,有时学法都排不掉,都是执着自我造成的。不能让它们再干扰我修炼了。
总之,回顾自己在这十几年的修炼路上,如果没有师父的慈悲看护和点化是很难走到今天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会修好自己,纯净自己的空间场,做好三件事,紧跟师父正法進程,真正的做到助师世间行。
以上是我现阶段的一点体会,如果有不在法上的认识,敬请各位同修慈悲指正。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2/2/18/13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