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四二五”,纽约各界集会,呼吁所有同胞认清中共的邪恶本质,制止迫害。 |
“四二五”和平上访是维护人类道德原则的丰碑
在集会上,共有十六位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发言。其中,纽约时事政论家李天笑在发言中表示,“四二五”和平上访是维护人类道德原则的丰碑。
纽约时事政论家李天笑 |
李天笑说,十三年来,中共迫害的并不只是法轮功学员的身体,中共要摧毁的也不只是法轮功的炼功形式,中共要迫害和摧毁的是人类道德良知的底线,而法轮功学员“四二五”和平上访要维护的正是人类道德良知的底线。中共毫无理性的残酷镇压破天荒地导致了庞大的中国人群体从中共的造谣中觉醒,形成了势不可挡的《九评》和三退大潮,最终将导致中共的全面解体。
法轮功发言人张而平表示 |
法轮功发言人张而平表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佑中华,天灭中共,这是历史的必然。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真善忍的法理能自由的在中国大陆畅通无阻。
法轮功学员用慈悲和善良抵抗暴力 用事实和真相对抗谎言和诋毁
法轮功发言人张而平先生回顾了当年的“四二五”事件:十三年前的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成千上万的法轮功学员去了北京中南海的国务院信访办公室和平上访。因为在此不久以前,很多法轮功学员在天津向有关部门澄清法轮功真相,按照法律规定的上访程序,本着善良美好的愿望,和平理性的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却遭到警察的虐待和无理拘捕。
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出面接见法轮功学员的代表,答应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并明确表示中央没有镇压法轮功的政策。法轮功学员在这期间没有标语,没有口号,也没有横幅,静静地等待着;当事情解决之后他们就平静地离开了。离开时地上没有一点纸屑,甚至他们把警察抽的烟头都从地上捡起来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民间用和平理性的方式向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进行上访的活动。
“然而,这一和平理性、符合行政条例的上访活动,却被当时的中共总书记江泽民诋毁为围攻中南海,并与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日开始了对法轮功的全面迫害。”张而平说:“根据人权组织的报告,几十万修炼法轮功的人被关押起来,至少有三千多例法轮功学员在拘捕期间被迫害致死。同时,很多学生因为拒绝放弃修炼法轮功而失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很多工作人员、军人、国家干部、教师因此而失去了就业机会。有的被送到洗脑班,有的被劳教、有的被送进了监狱,经受了很多严酷的迫害。有的从此流落街头、家破人亡。令人发指的是,竟然还出现了对法轮功学员的活体摘除器官这样的摧毁人性的悲剧。江泽民与中共对法轮功的全面迫害直接导致了中国大陆无法治的道德沦丧。”
在过去的十三年里,令人恐怖与令人发指的是,竟然还出现了对法轮功学员的活体摘取器官这样的摧毁人性的悲剧。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张而平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允许一个专制的政府对自己的同胞们做出这样的残酷的没有人性的迫害。然而,面对这种无情的迫害,法轮功学员坚持使用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方式抗争,用慈悲和善良抵抗暴力,用事实和真相对抗谎言和诋毁。
天灭中共是历史的必然 每个人都面临着考验和选择
张而平说,目前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也在经历一个转型,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的机会。通过法轮功学员的承受和付出,有许多海内外的人变成对法轮功的同情支持和帮助。张而平警告那些曾经参与迫害和诋毁法轮功的人,不要继续助纣为虐。
法轮功学员弘扬正法 广传真相
民主人士汪北稷表示:法轮功学员弘扬了正法,保佑了中华,揭露了邪恶,广传了真相。在法轮功学员无私的奉献与巨大的付出之下,中华民族已经看到了曙光,中共当局已经通过不可阻止的内斗开始走向了快速的灭亡。
美国守护者同盟副主席刘国华在集会上发言 |
美国守护者同盟副主席刘国华说,他见证了手无寸铁的法轮功学员的力量。“法轮功将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提供一个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伟大支撑。人民公审江××和周永康等元凶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停止迫害 法办元凶
追查迫害法轮功国际组织发言人汪志远 |
追查迫害法轮功国际组织发言人汪志远强调说,“追查国际”最近公开发表了收集迫害法轮功的主犯江、罗、刘、周的罪证的公告 。他重申:迫害法轮功是群体灭绝罪、反人类罪!所有迫害过法轮功的元凶及帮凶都已经记录在案,其罪行终将遭到彻底的清算。汪志远还表示:追查国际希望所有涉案人员能够审时度势,立刻停止犯罪,并记录和揭露其他人的罪行,争取立功赎罪,不要在这个历史的重大关口做中共与江××的殉葬品。
法轮功之友执行主任艾伦·艾德勒(Alan Adler)说,法轮功修炼者为了坚持他们的信仰、坚持真善忍的原则而受到迫害,在过去的十三年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生命。在这个历史时刻,他呼吁中共的其他成员,在历史的巨变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够立即停止对法轮功的迫害,并且对迫害法轮功的元凶,如江××、罗干、刘京、周永康等人绳之以法。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2/5/2/13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