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学员在中领馆前集会,揭露和抗议中共输出迫害,煽动华人对法轮功的仇恨。 |
当日中午,来自湾区的一百多名法轮功学员在中领馆前,正告中共停止在旧金山迫害法轮功。他们举着法轮功学员被暴徒袭击的证据,呼吁民众关注这一系列发生在中国城对法轮功学员的攻击事件。暴力攻击事件受害人黄女士对导致打人事件的幕后黑手--中共驻旧金山领事馆表达强烈谴责。
黄女士说:“通过这次事件,越来越多的华人同胞看清了中共煽动仇恨、分裂华人社区的恐怖手段。”
另一名暴力犯罪受害者王先生说:“中共一直动用国家的资源在海外煽动对法轮功的仇恨,并造假欺骗海外华人和西方民众。”
王先生还表示,在中国城讲真相的过程中,有民众告诉我们,中领馆会威胁海外华人、不许接法轮功资料、不许与法轮功的人讲话,否则就别想回大陆。中领馆还利用经济手段利诱、收买唐人街的商家和会馆,不让他们支持法轮功。
王先生表示:“威逼利诱无法改变人心。”他说,随着法轮功学员在中国城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了解和接触法轮功,“中共那些下流的低级手段也成为唐人街民众的笑谈。”
系列打人事件是仇恨犯罪
法轮功发言人张雪容博士表示,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攻击事件,“对华人在美国的人身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很大威胁。”
张雪容博士说:“在一个有民主、讲法制的国家,光天化日之下打人,这绝对应受到法律制裁。这不同于一般的袭击,这是一种仇恨犯罪,是由中共政权在背后支持的系列仇恨犯罪中的一部份。”
张雪容博士表示,由于所有这些暴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针对的都是针对法轮功信仰团体,这种暴力攻击行为不止是单纯的犯罪,而是仇恨犯罪。这种仇恨犯罪的产生,完全是由于中共驻旧金山领事馆将对法轮功的仇恨宣传输出到海外,对中国城华人造成影响的直接恶果。过去唐人街很多针对法轮功的攻击、不实报道等都涉及有中共派遣的特务伙同中共控制的海外媒体在背后煽动、支持和策划。
打人的红衣男子背后是中共领馆
在都板街(Grant)和华盛顿(Washington)街角的J.J.Chin(音译:陈京军)近期两次暴力袭击了三位法轮功学员。J.J.Chin二十多年来一直在骂人,言论却与中领馆保持惊人的一致,完全是符合中共‘宣传机器’的定义,比如在台湾马英九竞选总统之时,他骂马英九,中共一旦停止对马英九媒体宣传攻势,他立刻停止骂马英九。有唐人街华人举报,他与中领馆来往密切,曾经每隔两个星期向中领馆汇报工作。有人目睹他将诬蔑法轮功的展板放在被当地民众称为“中共特务侨领”白兰的办公室。
此人曾经被中国城的人称为‘疯老头’,盖因他善于装疯卖傻,从而公开做中共的宣传打手而不被人们所防备。唐人街老侨说,J.J.Thin非常狡猾和邪恶,能够应付各种场面。比如六月十日袭击法轮功学员事件,他帮助行凶者逃跑,过程中不惜动手;他两次暴力袭击了三位法轮功学员,这三位被袭学员都是女性。就是说,他专门对女性下手,而且专门针对法轮功学员。而且是在没人注意的时实施袭击。
他本人实际上成为中领馆在旧金山中国城散播谣言、煽动仇恨的途径。
煽动民众仇恨是中共的一贯手法
中共每次想打击谁时,都是‘舆论先行’,利用着人‘先入为主’的观念,挑动着中国人打中国人。二零零八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之后,地震的惨烈、其后揭露出的中共为保藏区稳定,按地震预测不报,还有校舍豆腐渣害死无数孩子,中共救援不力等,激起了极大的民愤。为转移民众注意力,中共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策划、煽动群众,在纽约法拉盛一手挑起了一系列对法轮功学员暴力围攻的恶性事件,法轮功学员持续多日受到数百人的围攻。
据悉,彭克玉那时刚任驻纽约总领事不久,没有那么多的华人可以调用,为向江派邀功,把事情做的更大,他利用以前做驻旧金山总领事时与中华总商会会长白兰的关系,从旧金山调集了旧金山中共帮凶去纽约参与暴力围攻法轮功学员。
在追查国际出具的一份录音调查中,彭克玉亲口承认,中领馆是那次法拉盛袭击法轮功学员事件的幕后组织者和煽动者。之后该录音由美国国务院核实,成为迄今为止中领馆参与在海外迫害法轮功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旧金山是中共长期经营的‘大本营’
最近,中共迫害法轮功的江泽民、周永康血债帮在中共高层的权力继承人薄熙来垮台,中共迫害法轮功的系列谎言、天安门造假事件等真相曝光,中国大变在即,让人真切感受到‘天灭中共’的真实不虚。
彭克玉的中共驻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的位子,就是由迫害法轮功的元凶江泽民亲自任命的。现任总领事高占生,也积极追随周永康迫害法轮功,比如他在今年一月底,就以中共驻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的名义,致信西雅图政界,阻止他们以任何形式支持神韵晚会。
张雪容博士说:“法轮功是按照真、善、忍的准则在修炼。希望中领馆的官员不要再跟随中共实施在海外迫害法轮功的政策,给自己留条后路。”
张雪容希望有更多的正义人士能够公开站出来,制止中共延续了十三年的对法轮功迫害的罪恶。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2/6/24/13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