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组文章的两个开头,看看哪个更能讲清真相、也更能吸引读者?
第一组
A1导语(明慧原文):
开庭前,法庭外拉来一车警察,车刚到,就看见车里的警察急切的扒着车窗帘向外看,监视着外面人的一举一动。过了一会儿,这群警察纷纷下车全都進屋去了。这时,赵积伟家属聘请的正义律师刚好赶到,進入法庭,律师刚一進去就听到一个似警察头目的样子的人在给一群警察训话:“今天的庭审不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得到命令后这群警察就都出来又坐到车上等候了。
A2导语:
警察为什么敢在法庭公开耍流氓?警察为什么如此痛恨律师?事情还得从赵积伟的故事讲起:(略)
对比两道导语,交流一下:
A1导语是典型的全要素导语,即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此类型导语是比较常规的写法,事实清楚,但一般重点不容易突出,邪恶的“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来。
“辽宁抚顺市东洲区法院在抚顺南沟看守所对已被非法关押九个多月的新宾县法轮功学员赵积伟進行非法庭审”此句很长,有一口气读不下来的感觉,有点累,所以尽量用短句,除非是重大的、气势恢弘的正论。
“只因律师的一句问话”,笔者建议尽量不用,不给读者思想分岔的机会,读者可能会想“律师说的是什么话?激怒人家了吧?”,最主要的是,我们不给邪恶任何借口,打人就是打人,打人就是犯法,没的可说!而“解释”为什么行恶,往往显的“正气”(正念)不是最足。
A2导语抓住了“最邪恶的一句话”“最邪恶的一瞬”,在文章的第一时间,在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呈现给读者,可读性强,曝光力度大。引用了恶人原话,更可信、更客观、更生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警察为什么敢在这里公开耍流氓?警察为什么如此痛恨律师?”,让文章有了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这种“提问”正气很强,会加深“事实”的可信度和文章的“正义”气势。
我们下面再看看第二组:
B1导语:
B2导语:
山西大同市矿务局李兰英,……(原文略)。
对比两个开头,前者是全要素导语,事实介绍的很清楚,缺点是没有“突出”邪恶之恶。
后者的写作思路是:“说话”与“失明”,并非正常的因果关系,而导语将二者并列到一起,产生了很大落差、对比和悬念。此导语简洁、明确的勾勒出事件的“前因”“后果”,“戏剧性”烘托和凸显出中共迫害的“疯狂”、“毫无人性”,并增强了可读性。
对比两组开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章开头越能“凸显”邪恶,就越能让人明白真相,也就越有可读性。
好的作品开头应具备对受众的吸引力、穿透力、亲和力:“吸引力”让读者兴趣盎然,“穿透力”让邪恶理念消失遁形,“亲和力”让众生感受大法的佛光普照!
笔者根据“现有层次”在法中领悟的“写作之道”,交流一下文章开头的写法,即举例说明开头的多种形式。
第一部份 导语的多种形式
我们的明慧文章大多是消息或纪实报道,所以,这里的“开头”也可称为“新闻导语”。常人总结的导语类型最多有二十种(分类方法不同),本文总结为三大类型(其中分若干小类型):一个是把“事实”突出,二是把“道理”突出,三是“烘托”的文艺手法。(目前,同修们普遍采用的是全要素导语,因为大家已经熟悉运用多年,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把事实“突出”的导语
师父曾讲过:“它正确认识啊,不正确认识啊,它抱着不管是什么样一种想法,在事实面前他们都得服气,在事实面前他们必须得正视。”[1]
我们从以上法理中认识到,在事实面前,人就会服气。但是,有一点容易模糊和混淆的是,新闻只是“描述事实”,并非事实本身,作者描述的是否客观、是否抓住了实质,是否非常典型,是最大成度“还原事实”“提炼事实”的关键,也就是新闻写作之道。
尤其在邪恶谎言漫天的时期,许多大陆读者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多疑的,所以,我们要尽量本着客观的态度,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文章是用事实说话,不是在宣泄某种不满情绪。其实,文章能够“理性”表达的本身,就是一种真相。
揭露谎言和罪恶、展现大法美好,是为了更多的人明白事实,这是大法弟子在被迫害如此严重情况下的伟大壮举,但目前世人太麻木,而我们有的文章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站在“我们法轮功好”“我们法轮功被迫害”的角度、带有“个人评价”的去报道消息,就使得一部份“党文化重症患者”不愿看真相,瞥一眼“题目和导语”就反感了。
我们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跳出“我的同修被迫害了”的说话基点和状态,把自己当成一个“记者”“媒体人”去说明事实,可能效果会更好,就能更大面积的救度众生。
所以,把事实摆在第一位,好的导语正好能起到这个作用——突出“事实”!
1、数字、列举的导语
数字举例:
据不完全统计,中共迫害法轮功十三年以来,湖南地区被迫害致死的法轮功学员共有211人(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名单如下(列举名单211位,略)
小议:此消息中的最震撼的、最悲壮的、最有新闻价值的、最有爆发力的,就是这个数字。从人的情理上说,数字确实是太大了,在开篇就要强化突出,不能隐含在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起因、结果”的大量文字中,要在文字的“海”里“突出”出来。
对于一般读者,不一定把一个一个名字都念完,但从直观上和理性上,他会相信,而且会受到很大震撼,感受到迫害的异常残酷,大法弟子是如此悲壮!
许多世人看真相资料是带着怀疑和审视的态度的,而此处开篇“突现”的惊人数字和巨长名单(名单很长,此处省略了),这个视觉冲击下的事实,有着不可辩驳的力量,连邪恶也无话可说。(如果真相资料采用名单的话,可以用图片的方式,缩小比例,不然,所占篇幅太大,影响了其他内容,而网页就不存在此问题)
也就是说,揭露的事实要典型,要有冲击力,要“超越”中国人的党文化的变异观念。也就是,要触及人类的道德最底线,让读者即使不知道大法的美好,也会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这样迫害人家法轮功啊!太过份了吧?”这就是人正念的开始,这样的讯息多了,人自然就会变了。因为触及了道德底线,有一点良知的人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让党文化无法发挥作用、无法狡辩!
导语举例:
小议:用数字对比,显示出大法的奇效,“不风也不湿”,用词比较活泼,反映了内心的愉悦,幽默也给人以亲切感、智慧感、信任度。
2、重复和排比的导语
导语举例:(四个导语)
薄熙来,在美国被起诉,在澳洲被起诉,在比利时被起诉,在波兰被起诉……,薄熙来已经在十几个国家被起诉控告!成为被起诉最多的中共官员!(作者注:十几个,数字不具体,没能统计)
老张逢人便说:我的糖尿病没了,骨质增生没了,胆囊炎没了,没了!真的没了!我真感谢李洪志老师啊!
恶警拼命的挥动皮鞭抽打奄奄一息的张强,张强渐渐感觉眼前模糊、天旋地转,只看到恶警的皮鞭不停的挥动、挥动、挥动……
小议:重复和排比,把现象“突出”了,把麻木的读者、看热闹的读者“刺激”了一下,从而引人更多的“正视”進而才能让人思考。
3、快捷短句的导语
此类导语只有主、谓、宾,甚至只有其中两个。
导语举例:(四个导语)
小议:这种形式,也可以说是一句话新闻。这个类型的消息,一般是比较急迫的,比较影响公众生活的,比较容易传播的。(此类短句,也可以直接作为文章题目,但题目和导语的内容,二者不能有太多重复)
4、描写典型场景的导语
揭露迫害导语举例:(把残酷一幕“突出”在导语的第一时间,形象、生动,進而可信,如临其境)
原文:
建议导语: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日下午,湖北省黄梅县法轮功学员黄玉兰、胡柏荣在聂弄村讲述法轮功的真相时,……
小议:导语的功能是把最触动人心、最骇人听闻的一幕,在第一时间呈现出来,也就是把典型事实摆到读者面前,让人自己判断。
其实,在众多的六要素中,你最想让读者看的,就是这个“恶”,而最吸引读者的也是这个“恶”,“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人在哪里、因为什么、被某某某绑架”这种表述,就显的始终不能射中“要害”,有些拖沓(当然,这不是不绝对的,有些全要素导语也很有力量)。更严重的话,写了好多文字、罗列了许多段落,还没有進入“要害”,读者的耐心就可能没有了,放弃了此篇阅读,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而且,文章时效性不强的话,就更应采用特定情节、场景描写来作为开头,因为最新、最近的消息才具有新闻价值、才最吸引读者。一般的常人新闻,几天前的消息,一般的读者就不太爱看了。
就时间元素而言,我们的真相从邪恶迫害,到周围大法弟子知情,再通过同修传递到明慧,明慧网再编辑到资料中,当地同修下载资料、打印,传递到同修手中,最后发到常人那里(大法弟子真的是很伟大!),这个过程最快也得数日或一周以后,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我们的当地真相资料大多不具备时间上的优势,导语的写作,此时更应考虑“突出”时间以外的其它要素。
揭露罪恶,也可以把几个场景并列,把事实呈现给读者,加重、加深读者的印象:
导语举例:
(反映大法美好)导语举例:
我的故事是从一九九三年开始的,……
(反映大法美好)导语举例:
25年前,我不知什么缘故的彻夜失眠,从此以后,……
5、呈现事实结果(或效果)的导语
因为各种原因,作者在没有得到“恶人动作和语言”的素材时,可以考虑用“事实结果”,展现迫害的程度,效果也会很“客观”、发人深思。
原文:
建议导语:
双鸭山籍法轮功学员孙凤杰,在“春风化雨”的黑龙江女子监狱非法关押一个月后,健康状况就判若两人,据知情人士披露,这是监狱对法轮功学员启动了新一轮的残酷迫害。
小议:把最真实的、最邪恶的恶,先给读者看,哪怕差一句话,也要把它放在前面。之后,再说“他们启动了新的迫害”,先用事实说话,再说他们的背后恶行,渐進的揭露迫害,读者的“信”是基于事实的,一点一滴,我们都是先说事实。
很多时候,文章作者不能亲自采访受害者和施暴者,用情节描写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此处描写的“迫害的结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邪恶给家庭造成的“结果”)导语举例:
中国新年前,在吉林桦甸市看守所外,有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母亲围着看守所呼喊着:“虎子,回来呀,虎子……”凄凉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倍感心酸……
(律师辩护的效果)导语举例:
(大法美好)举例
6、引述原话的导语
引用人物的原话,会使文章的真实性得到加强。同时,又因为我们摘取的是许多典型的话语,文章的主题会更“突出”,更有冲击力。
导语举例:
“对你们就是一个政策:感化!强化!火化!”在佳木斯劳教所,主管行政事务的所长侯某在一次给全体劳教人员讲话时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感化”没有人见过是什么样,劳教人员都是把头低在腰中,过着每一天,强迫长时间重体力奴役劳动,吃的是发霉变劣质面粉做的发糕!而侯某提到的“强化和火化”的罪恶,却在每天每时不断的上演着!他们目地只有一个,就是:强迫放弃真善忍信仰!
我在二零零三年被绑架到长林子劳教所期间,被扣在铁凳子上,被从头上往下倒水,……,用猪鬃透小便,残酷而下流!
交流举例
原文导语:
建议导语:
平度法庭上,旁听的民众惊呼:“原来在中国大陆修炼法轮功真的没犯法;原来法轮功学员散发真相材料、宣讲大法真相真的没有罪;原来是“六一零”和公检法那些所谓的执法、司法人员在肆意践踏法律,迫害好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罪犯啊!”——这是平度法院非法审判法轮功学员的真实一幕
事情是这样的:……
小议:把民众的反应放在第一时间,呈现了正法的進程,鼓舞读者的正念,另外,用第三者的话比较客观,不是老王卖瓜,不是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
导语举例(反映世人清醒的新闻,对“同为常人”的读者是一个触动,也是一种“真相”):
(揭露非法庭审)导语举例:
(恶报)导语举例:
“你反对法轮功不好,迫害法轮功学员也不好……”
“我就说咋了,我看看能怎么样!”对法轮功学员善意劝告,陆某置若罔闻。
陆某,男,五十八岁,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孙庄乡兴盛屯村人,自九九年中共迫害法轮功以来,他积极配合当地邪党……(略)
二零一零年二月的一天,他拿着一张法轮功真相资料,在一家商店摔给另一村民,并咒骂真善忍。一位法轮功学员善意的提醒他,他对善恶报应的说法根本不信,所以,就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
但没过多久,也就是在二零一零年六月份,他病情严重,经医院检查说患有胃癌、脑瘤, 五个月后在痛苦中死去。
导语举例:
小议:有双引号“”代表是原话,没有的话,有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这里有作者本人的语言”,就显得不够客观。
导语举例:
小议:非常典型的一句话,很形象的表达了什么是“转化”,什么是邪党要做的。
7、浓缩背景的导语
原文:
建议导语:
小议:把好人的背景放在导语里,是有非常非常的必要的,因为不明真相的读者在认为你是坏人的时候,那可能你以下说的,读者都不认可、会觉的邪党“抓你也有道理”。
我们不能直接下定义,说谁谁是好人,得用事实说,导语中“上百位群众曾力保”就是一个事实,“判谁刑我都信,就是不相信有人抓陈宏松!那么好的人!”也能从侧面表现主人公是好人,话语很实在,很有个人特点,如果是常用的、泛泛的话,例如“大家都说他是好人”“人人夸他好”就不是这个效果。
我们尽量不直说:“她为人真诚、善良,工作认真、业务精湛,人见人夸,口碑极佳。这样一个好人却因修炼法轮功而身陷囹圄”,当然,这比没有说要好,但相对比较“主观”,有“自说自话”的感觉。当然,有正念的读者不会这样想,但我们讲真相,不是要让更多的“没有正念的读者”也明白吗?
当然,在导语里反映出法轮功弟子的好,一句话概括事实,是需要下点功夫和时间,但这个功夫多花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个讲真相质量的问题啊!大法弟子在邪恶恐怖的环境中冒着“天胆”做、从不会到会的做,非常了不起的走过来了,但我们要做的更好!
所以说,揭露邪恶的文章,尽量“先用”事实说明法轮功好,再说邪恶的恶,让人接受你,再说你被坏人迫害,人才会“同情”,这符合人的一般心理。当然有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首先体现出大法的美好,就一定要把最邪恶的恶表现出来,把超过人道德底线的恶表现出来,这也是在冲击读者的固有认识。
另外,导语中有括号,不太好,即使有,也是三四个字,因为内容如果是一个长句子的话,容易让读者思想停顿、分叉,影响“一通到底”的阅读快感,所以尽量不用读者可能看不懂的名词。
导语举例:
小议:某位同修被迫害的初期,我们外围同修可能还未得到更多的、正在发生的信息,此时可以描述曾经的经历,揭露具体的遭受迫害的经历,例如,“曾被非法劳教”,就不如“曾被恶警用电烙铁烧烫致伤”,后者更真实、生动,可读性也强。
8、关联的导语
导语举例(关联产生落差、对比和悬疑):
美国爱荷华州州长布兰斯塔德,中国河北省农民李兰奎,两人身份、地位、名望与生活环境迥异,毫不相干,但在近日的众多国际媒体报道中却频频“同时出现”!可谓是当今的一大奇闻。
小议:这里不是单单为了关联而关联,关联后,可以对比文明社会与邪党社会的道德,可以显示中共迫害的不得人心,可以反应正法的洪势,让读者在“寻找关联的答案”中“主动”了解更多的真相。
关联的“表面差距”越大,就越有可读性,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关联,就是下面两个的“同类的关联”。
导语举例:
小议:关联到“五个我这样的人!”,更显出大法的美好,而且明示了“并非偶然”。
9、对比的导语
对比,是本文中最强调的一种形式,本想放在第一个类型,但考虑本文通俗性的因素,也考虑先“预热”“渐進”几个导语形式,会有利于说清“对比形式的导语”——这个最重要的导语形式,所以没有放在顺序上的第一个,但它是最常用的、最有效果的、最好操作的。其实,本文所举的例子,多半都有对比的手法在其中。
师父在《转法轮》中,讲了一个济公吃肉的故事:“咱们讲济公和尚,在艺术作品中把他烘托出来,和尚应该戒肉,他吃肉,把他弄的很突出。”[2],开示了我写作方面的智慧,颇觉受益,现有层次理解:其中包含着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写作之道”的根本,是如何写好文章的“真传一句话”,这也就是本文题目为什么要采用“济公吃肉”这个故事的原因:
1)和尚不应该吃肉,而济公吃肉,这属于反常,但人就爱看这样的故事,人追求精神刺激是人类的特点(师父的法中有讲解),在人的境界上,这特点不能说是对,但也不能说错,因为人是善恶同在的,所以才会从古至今的传播这个故事,以至于千年后的人们还家喻户晓。
说到这个问题就引出我们的思考:大法的美好神奇、邪党的邪恶之最,何尝不是最大的“超常”和“反常”呢?如果我们真能把这个“突出”,就会收到更好的讲真相效果。
如以上举例所说,一般读者有一个道德底线,我们曝光的“邪恶”,超过了读者的底线,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落差,客观上就有了“对比”;我们亲身经历的大法神奇(最接近常人读者的是去病健身的效果),是不是超常?如果我们本着客观的、冷静的、平静的态度,“突出”这个超常、“悬念”这个超常,读者就会看下去,而不会看一眼就放下。
2)鉴于目前大陆情况,我们还需要特别清楚另外一个道理。
如果众人都知道“和尚不吃肉”,而济公吃肉,大家就觉反常,继而都感兴趣;但是,如果社会上都不知道“和尚该不该吃肉”,你再说和尚吃肉,人就不会觉的有什么意思了,不太惊讶了、也就不太爱看。
目前,讲真相也有这个问题,党文化充斥社会各个阶层,好坏不分,道德底线非常低,我们采写的事实如果没有超过他的道德底线,党文化替人判断好坏善恶,就会出现好坏不分的“混帐逻辑”,比如,报道警察打人,他会觉的“很正常”,甚至认为“警察就是打人的”,此时就需要我们把他的观念归正,回到正常理性上来,再说警察打人的事情。
比如,导语先说“警察本该是维护社会正义的,然而……”,读者就会被拉回正常思维,正常想问题,再说真相就比较好接受了。下文中所举例的““转化”学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导语交流举例:
原文:
建议导语:
这是什么地方?!
这就是中共目前不敢公开承认的“转化学校”,老百姓也有叫它“集中营”“黑监狱”!
小议:把“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呈现给读者,“还原”学校的原貌、正统、美好,这样就把邪恶黑窝对比的无藏身之处,稍有脑子的人也不会被党文化干扰了。
导语举例:
小议:我们上来就说这里如何如何坏,在党文化多的读者眼中,显的事实很干瘪,此时,把“春风化雨” “吃住条件比宾馆还好”作为铺垫,作为“被对比”的对像,就产生了极大落差,就有可看性,也会破除党文化。
导语举例:
看着一家人在一起似乎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因为我刚刚离开了“地狱”,是的,只能叫它“地狱”,回到这人间。这家“地狱”的官方名称叫——北京劳教人员调遣处。
小议:话题从常人生活说起,比较轻松,过渡到真相后,就产生了对比。前面是铺平一个“平台”,也可以说是找到一个“坐标”,就会让后面的事实更突出,“立“在那个”平台“上了,很突出。
导语举例:
导语举例:
导语举例:
导语举例:
(待续)
注:
[1] 李洪志师父经文:《美国首都法会讲法》
[2] 李洪志师父经文:《转法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