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通读《转法轮》,是在高一的时候,当时我陷在对父亲的怨恨和对情的痛苦中。那时候,看《转法轮》上说:“因为这个人一想走上修炼的路,这个意念一动,就象金子一样闪光,震动十方世界。”“因为在迷中,所以也就最苦了,有这个身体,就让他来吃苦。”“唯一真正要寻找你舒舒服服的没有病,能够达到真正解脱的目地,就唯有修炼!”[1]
那个时候人心很重,就想,“哎呀,我现在这么痛苦,修炼了就不苦了,那我就修炼吧。我要是这么一想修炼,是不是我的意念也象金子一样闪光?”就这么一念,甚至是不纯净的一念,师父却慈悲的给我净化身体了,出现了拉肚子的现象,拉出的都是很脏的东西,但是,过后却非常的舒服,无法形容那种轻松美好。
我从此知道了大法的美好,可是却还没有真正的走進法中,没明白什么是修炼,要如何修炼。可是,仅仅从书中悟到一个道理,就让我受益良多。
事情都是有因缘关系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强求不来,这个道理让我在后来发生的事情中未产生怨恨和痛苦。
我当时最好的好朋友和一个看似是我男朋友的男生,他俩恋爱了。如果不修大法,我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偏激的事情来。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和那个男生平静的聊了一下,最后祝福了他们。其他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都为我愤愤不平,也都觉得我太平静了,我就和他们讲了这个道理,告诉他们,我是真的没有怨恨他们,没有痛苦的不行。
修炼的路必然不是坦途,《转法轮》写道:“为什么遇到这些问题?都是你自己欠下的业力造成的,我们已经给你消下去无数无数份了。只剩下那么一点儿分在各个层次之中,为提高你的心性,设的一些魔炼人心、去各种执著心的魔难。这都是你自己的难,我们为了提高你的心性而利用了它,都能让你过的去。”[1]
我当时看过了这一段法,却没有明白这一段法。多次心性关都没有过好,遇到了矛盾也不知道向内找。慢慢不看法了,常人的想法就又出来了,觉得修炼不修炼都是差不多的,什么都空,多没意思啊。其实,佛的状态怎么能用人的想法去想呢,那种高境界中的美好,作为一个人,怎么能知道呢?修炼和不修炼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父亲修炼以前,是个脾气非常不好的人。我时常因小事挨打,比如菜没摘干净或者和他言语顶撞了。在我上初中时,一次被他打的瞬间动不了了,那时非常恐惧,这件事情一直有些阴影,不敢和他单独相处。即使后来又能动了,被打的地方却疼了很久。还有几次,我就躲到亲戚家去。甚至有几次,我就干脆选择自杀,那个时候还不明白自杀是不对的,只是没死成。
高中读了《转法轮》,知道了杀生是不对的,自杀也是杀生啊。所以,我就努力的学习,因为考上大学,就能离开家,离开父亲。后来父亲修炼了,也开始明白了修心性,我就再没有挨过打了。
当时我在选大学的时候,就选了一个离家非常远的地方,并且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回家了。不在家里,就更加不学法了。甚至在大学中就慢慢被常人社会里面不好的东西污染了,但是,很多时候要做不好的事情时,脑海中都会出现《转法轮》里面的话。有时候我就听从师父的话,没有做不好的事,有时候却不听师父的点化,做了错事。可是,慈悲的师父,一直都在我身边。
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多了,尝尽了社会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我最后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自己找了一个小地方,租了一个小屋子,想好好的停下来歇歇。慢慢的发现自己真正维持活着,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又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别人高看一眼?是有一个好老公,以后有个好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有好多好多钱,无尽的挥霍?都不是。好工作?没勾心斗角?好老公?没家庭矛盾?有钱?呵,象我这样几乎一无所有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几乎都是拿自己的健康在换钱。
我又重新通读《转法轮》,这次明白了,人生的目地就是返本归真。也唯有修炼能够让人升华,让人还掉欠下的债,提高生命的境界。这才是永恒的事,人世间的一切真的是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没多久,我就选择了回家,我终于又从新走回了法中。以前觉的忍是件难过的事情,多委屈啊,但是,当我从心中认同《转法轮》中讲的关于忍的道理时,我才真的从思想上改变了。这时,我就真的不因忍而委屈难过,虽然事情一样,但是我的心变了,所以,我根本就不会有不好的什么委屈难过的情绪出现了。
大法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内向自卑而又固执的人,变成了一个心胸开阔,堂堂正正,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我现在整个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完全变了,人也从容易抑郁,变的开朗大方起来了。
大法的神奇,其实在我们家展现了很多,那年的优昙婆罗花,帮助妈妈同修劝退了好多人呢。在此,我仅将得法经历及如何回到法中的经历写出来,希望能对在修炼的门口徘徊的人,有个触动。
生生世世等待的法,终于来到了人间,千万不要错过这万古机缘啊!这或许是我们唯一一次能升华生命的机会啊!千万,万万珍惜吧!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4/9/25/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