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智滢真(Jenny Zhi) |
智滢真是“骑向自由”(Ride to Freedom)的成员之一。二零一五年六月一日到七月十六日,她与队友们从美国洛杉矶出发,骑行三千英里,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DC。通过这一活动,青年骑手们呼吁全世界关注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并关注被折磨致死的法轮功学员所留下的遗孤。这些青年骑手们都是法轮功修炼者。对法轮大法的信仰和对良知的坚持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启动了这一项目。
回首近一个月的旅程,出生并居住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地区的小智说:“骑车部分比期待的要简单。日常生活部分比原来想象的还要艰苦和不方便。我们都习惯了每天住在空调房里,吃着美食。但在路上,有时候上厕所都很不方便。晚上要打着手电筒,还有很多蚊虫。”
善待队友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对个人修炼提高的考验,也就是法轮功学员常说的“心性。”小智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如何善待自己的队友。有一位队友因为学校日程的关系在六月十九日中途加入团队。这时候,其他队员已经经历了近三周的历练。当她看到这位比自己年轻两岁的队友拖拖拉拉,还没有進入状态时,她感到很不耐烦,甚至说:“你如果不能帮忙,干嘛参加这个活动?”
另一位队友提醒她说,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待别的修炼人。其中一位说:“你想想我们的师父从来不这样对待我们。他不会因为‘如果你不能精進,那干嘛来修炼?’而不管我们了。”
小智觉得很有道理。她开始为这位队友着想:他年纪小两岁,当然玩心重一点。可是他很用心骑车,想赶上大家的進度。他已经很努力地在做。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数落过他。即使偶尔有点不耐烦,也都留意他的优点,并管住自己的嘴。
克服伤痛
第二个例子是克服困难。六月二十二日在堪萨斯州境内,小智在骑车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不轻:她摔在石子路上。一块石子切入了她的腿,并剥离了相当于小拇指指头大的一块肉。“非常疼。我当时很吃惊,完全没有想到。第一天我心情很不好。我觉得我拖了大家的后腿,因为很多队友都要停下来照顾我。但是同时我又觉得自己受伤了,因此期待别人照顾我。”
七月十七日,法轮功学员在美国首都林肯纪念堂前举办了一个音乐会,帮助更多人了解十六年来迫害的真相。智滢真参加了这一活动并发言。 |
第二天是后勤日。骑手们没有骑车,而是维修自行车和补充其它的日用品。许多队友都来照顾她,帮助她整理睡袋等。有一位队友说:“Jenny,你应该可以照顾自己。”小智没有因为队友提出的高标准而不高兴。相反的,她同意队友的想法。从此以后,她对队友们说:“你们不用帮我。我自己来。”受伤后的第四天,她又开始与队友们并肩骑行。
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环境
旅途刚开始时,媒体报道很少,她说自己有点泄气。但是她没有怀疑过这个活动的意义,只是和大家一起找自己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好,导致没有媒体报道?怎样才可以达到最初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了解法轮功被迫害的真相并给予他们帮助法轮功学员遗孤的机会?
小智发现,答案来自法轮大法。
她和队友们坚持几乎每天学法。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行程的变动和时间的把握还有待提高,他们有时候错过了学法。比如有两天时间,骑手们每天都在高速公路上碰到了警察。第一天,警察主动提出护送他们。第二天,警察让他们下高速。
小结两天的差异,小智说,第一天大家以集体学法开始了一天的骑行。第二天,由于时间的把握,早上没有学法。她说,是学法帮助她们保持纯净的心态,这样才能帮助路上遇到的人们了解法轮功被迫害的真相并伸出援手。从此,他们坚持每天至少一小时学法和一小时炼功。逐渐的,媒体报道越来越多,他们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向他人讲述法轮功在中国所受的迫害及孤儿的悲惨遭遇,也就是法轮功学员说的“讲真相”,帮助小智走出内向和害羞。她说,在“骑向自由”之旅以前,她很少讲真相,担心别人觉得她奇怪。但是,在旅程中,她和碰到的几乎每一个人讲法轮功。
她特别记得,队伍在芝加哥停留期间,有两个小时在近市中心的华丽一英里(The Magnificent Mile)购物区和路人互动。路人纷纷以自拍合影的方式支持法轮功学员反迫害。在两小时内,团队共收集了一百八十多个自拍。“很多人支持我们。他们也和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日中午,法轮功学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门前举行集会,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中共对法轮功的残酷迫害。智滢真参加并发言。 |
中国传统文化是生命中独特的一部分
小智九月份就升高二了,二零一六年将读大学。她对计算机和艺术感兴趣,所以想就读平面设计或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
她就读的高中有三分之一的华人学生。她说,很多在美国出生并长大的华人同学(ABC)都想远离自己的中国背景,不想学中文,也不关心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和他们不同,因为我确切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多么辉煌。我非常喜欢。有时候,他们会跟我说:‘Jenny,你在这方面真奇怪。’但是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独特的一部分。”
这和信仰法轮功也有关吗?“当然。”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5/9/6/15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