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唐代书法艺术的成就
汉字丰富的书体和多元的书写形式,尤其是各种书体法度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美,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底蕴的丰富和深厚。楷书朴实厚重,行书神采飞动,篆书圆转浑厚以及隶书雄阔严整,几大书体形式变化多样,艺术表达美轮美奂,妙不可言。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法家最多的一个朝代,名家法帖很多是后人临摹的样本,人们不仅学习书家们点画、章法的精巧,更能感受到其胸襟和气质。书法的历史不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笔墨纸砚流淌的是作为文人应具有的翰墨精神。以下举些例子:
1、唐代楷书书家辈出,开一代书风
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其书法学习王羲之,八体兼妙,尤其是他的楷书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碑的特点而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欧阳询为人有风骨,不同流俗,欧体书法特点法度之严谨,于规矩中见飘逸,骨气劲峭,风神独具,可谓书如其人。他的《皇甫诞碑》《化度寺舍利塔铭》《静思》等历来称名于世,“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史载当时的高丽国曾专门派遣使者来唐,以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可见在当时其声名已远播宇内。其《九成宫醴泉铭》最为著名,字势峭拔,骨硬气刚,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楷书的楷模,享有“楷书之极则”之美誉。他对书法有其独到见解,所撰《传授诀》、《八诀》等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
虞世南:官至秘书监,书法学得王羲之笔法精髓,善于借鉴前贤风骨,自出机杼、别具一格。其书法运笔秀约典雅,结体婉丽和协,气韵生动。他沉静寡欲,博学多才,平时在政务之暇与唐太宗切磋书法时,常以古代帝王为政之得失,加以规谏,唐太宗称赞他有“五绝”,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其代表作《孔子庙堂碑》,碑文长达三千余字,整篇气势连贯,整饬有法,而且运笔生动含蓄,中和静美,得唐太宗赏赐王羲之曾佩戴的“右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他曾奉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另外书写《昭仁寺碑》以及《翰墨帖》《论道帖》等多种,《述书赋》称其“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书断》称其“其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容秀出,智勇在焉。”
褚遂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学习前代多人,尤其对于王羲之书法精心研究,深得其神韵,并融会汉隶,他能够将各家之长融为一体,其书姿态华美,俯仰有致,章法和谐。唐太宗曾广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褚遂良可以鉴别出王羲之书法的真伪,且无一误断,使得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足见其对王羲之的书法研习之精熟。他还编写了《右军书目》,收藏于内府。其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庄重高古,渗透着风韵天成的节奏感。其它著名作品有《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阴符经》等,《唐人书评》中将其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书断》称其“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琐,窅(读yǎo)映春林”。
薛稷: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薛稷好古博雅,“文章学术,名冠时流”;善绘画;工书法,其书学欧、虞、褚等,在学习继承褚遂良笔法和风格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创造,由此形成了他个人融隶入楷,媚丽而不失气势,劲瘦中兼顾圆润的书风,人称其“可谓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杜甫曾见其普赞寺题额三大字,笔势雄健,写《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薛稷著名作品有《信行禅师碑》《中岳碑》《佛石迹图传》等,遒劲妍丽,铁画银钩,瘦硬通神,《续书评》称其书法“如风惊苑花,雪惹山柏”,既风姿楚楚,又风骨劲挺。
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一生勤于书艺,广泛学习各种书体,博采众长,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开一代书风,其书在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端正劲美,雄浑苍劲,人称“颜体”。其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等,他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宽博有气度。其行草书亦刚劲多姿,更挟带金石之气,笔锋转折丰富自然,有冲和淡远之韵,如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称其“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颜真卿为人笃实忠直、临危不惧,他的字也均用正锋,沉着、刚毅,一如其人品。人们感怀他忠烈壮怀的事迹,欧阳修在《集古录》称赞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后人称颜体字“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柳公权:曾历任三朝侍书,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书法初学王羲之,后从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中汲取了艺术精华,而自立新意、别出一格,世称“柳体”。其书风清劲挺拔,以骨法为尚,兼顾其形,将楷书点画与结构发展至非常规范化的程度。主要作品有《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行笔善长利用长短、粗细、方圆、俯仰等变化,取得欹(读qī)中求稳、险中求定的效果,使结构错落变化、妙不可言,从笔画之间传出一种坚贞的力量。其书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柳公权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铮。唐穆宗曾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指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柳公权的“笔谏”,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后人将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形容二人的书法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颜真卿用笔注重提按和顿挫,显得刚劲雄健;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之美和柳骨之美,成为唐代楷书的审美标准,一是楷书艺术到颜真卿、柳公权已大成;二是颜与柳一样以人格和书艺相结合,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心正笔正”之说,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后人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品,如范仲淹作诔文《祭石曼卿》中说:“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2、唐代行隶篆书体皆有代表书家,佳作纷呈
李邕(读yōng),曾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善行书,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之感;为人乐善好施,其聪颖和豪爽的性格跃然于笔墨尺幅之中。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杜甫赞其“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韩择木,曾为右散骑常侍,世称“韩常侍”,善隶书,用笔结字方整规矩,风格严正清劲,作品有《祭西岳神告文碑》,《述书赋》称其“韩常侍则八分中兴,伯喈(蔡邕)如在,光和之美,古今迭代”。李阳冰,官至集贤院学士,精于篆书, 用笔瘦劲圆活,逸致翩然,其著名作品《缙云县城隍庙碑》是他任缙云县令时于本县城隍庙祈雨有应之后所写。《述书赋》称其篆文:“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因其篆品入神,当时多人求他篆写碑额,以庄严其容,壮大其势。
3、唐代在书法理论方面趋于系统和完善
唐代书法兴盛繁荣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书法理论的研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发展几乎与书法创作同步,而且不再局陷于对技法的简单归纳、评价的范围,几乎包括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书家、书体、书品还是创作风格、流派,在唐代的书法理论研究中都趋于系统和完善。不少人不仅是书法艺术家还是书法理论家。在唐代书论撰写者之多,论述体例之丰,阐述内容之深,皆前代之所未有。
唐太宗写的书法理论文章有:《论书》《笔法》《指意》《笔意》等。孙过庭写的《书谱》,从书法史的角度展开论述,内容涉及各种书体的演变及其特征、书法美学等。张怀瓘的《书断》《书品论》对书的产生源流及艺术特征作了介绍和评述,评述历代书家约一百二十人,史料宏富,提出“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上至后汉赵壹《非草书》、晋王羲之论书,下至唐代诸家论著,内容十分丰富。徐浩的《古迹记》记录了书法历史各种故事。唐代对于笔法的研究和论述也达到了新的境界,如欧阳询的《三十六法》、虞世南的《书旨述》、颜真卿的《十二意笔法》等,其内容多是在技法上提倡自然中和的精神。
唐代有许多以书法为题材的诗篇,书家、书作乃至书写工具笔、砚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如李白的《王右军》:“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他写的赠给李阳冰的诗:“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杜甫有《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李潮八分小篆歌》等十多篇诗赞书法,还有李颀的《赠张旭》、高适的《醉后赠张旭》、贾耽的《赋虞书歌》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文字不仅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亦是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唐代书法艺术不仅给人们留下一幅幅令人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留下了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书家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无不体现出其高洁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和正信是其成就的关键。从其书中展现出的神采,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恢弘的盛唐气象与盛唐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唐书》
2.《旧唐书》
3.《全唐诗》
4.唐•韦述《叙书录》
5.《资治通鉴》
6.唐•窦泉《述书赋》
7.明•丰坊《书诀》
8.北宋《宣和书谱》
9.明《书史会要》
10.南宋•董逌(读yōu)《广川书跋》
11.唐•韦续《唐人书评》
12.唐•吕总《续书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