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错别字成为自己的名片

更新: 2018年08月06日
【明慧网二零一八年八月六日】关于同修中对错别字不重视的问题,最近看到一封来信。信中写道:

“我曾听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说我们的事可能是真的,就是文笔不行,写作水平太差。她的话引起我重视,于是,我每次发资料之前,都仔细看一遍我将发的东西都写了些什么。我的确发现我们的文章经常有错字、错词、或意思两拧的情况。相比邪党的宣传文章,我们的确忽视了文笔功力的修饰作用。”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做人。中国有句成语叫“文如其人”,出自于宋朝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文如其人”大意是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思维特点相似。西方传统中对行文格式是很重视的,当作个人修养、教养的一部份,自尊尊人。

举例说,一个稳重的人,说话和行文也会体现出稳重;一个平时浮皮潦草的人,写文章很难不带出浮皮潦草;尊重别人的人,行文也会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强调自我或张扬的人,行为也容易强调自己和张扬;思路清晰的人,行文也会思路清晰;思路不清的人,行动也慢,文章容易让人找不到要点或脉络,如此等等。这些还涉及不到文采和文字修饰的问题。

除此之外,同修在信中还提到另一方面,说行文就象一个人穿衣戴帽一样。再帅气的人,穿的和乞丐一样,会给自己的形像大打折扣。我们写文章不造假,不粉饰太平,更不夸大事实的胡说八道,但我们要真实、贴切、得体的展现大法的美好。

也许,对于错别字问题,我们有些时候自己不重视,认为无所谓,或者没时间,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内容好就行了,等等。然而现实中,自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怎么看是一回事,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成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见证。以小见大,大小事自己都认真做好,讲真相才有说服力。文章没有错别字是一种基本的自重,更是对编者、读者、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好人”、“比好人更好的人”是靠自己一点一滴默默做好的。

同修来信中还提到写作:“其实写作没有什么难的,也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当然有学历更好。那么需要什么呢?需要会说话就行。写成之后,自己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某个地方和要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或是语句不通顺,这就是要修改的地方。这个‛秘诀’,是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当地闻名的一位好老师,在讲怎样写好作文课上给所有学生们讲的。”

愿我们大法弟子更努力的达到师父教诲的“怀大志而拘小节”[1],不断修正自己的品行,证实大法的正与美好。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