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故事(1)

更新: 2020年02月09日
【明慧网二零二零年二月九日】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的始祖。据可考史料,老子的思想与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传说老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600年至前470年,时值春秋时期。他的父亲是当时宋国的司马老佐。公元前573年夏天,楚国起兵伐宋,老佐身先士卒遭算阵亡,宋国兵溃。老夫人与身旁仅剩的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在逃奔宋都的路上来到了陈国相邑(即今河南鹿邑东)。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身孕。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

这也是为什么《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史记》上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音丹)。他担任守藏史职位,是一位隐君子,也就是隐居在尘世的有德之人。

据说,老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聃(耼)指耳朵长而大。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请了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儿子。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老耼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便问:“天为何物?”先生说:“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说:“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说:“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把他的疑惑向母亲询问,母亲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他仰头观望日月星辰,低首思索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入眠。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说:“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说:“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说:“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说:“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把他的疑惑向母亲询问,母亲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他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专注到三天都不知饭菜的滋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说:“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便问:“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说:“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说:“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把他的疑惑向母亲询问,母亲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他求教并走访了所有的相邑之土,求学之专注,到了“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的程度。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说:“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说:“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说:“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把他的疑惑向母亲询问,母亲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他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专注到“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的程度。

商老先生教授老耼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说:“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尽。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

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来老耼当时才十三岁,连宋都都回不去,去周都岂不更难?二来老氏只有老耼这一个独苗,怎能放心让他孤身一人前去?

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

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的是,先生保荐,使儿子有缘入周,悲的是,母子分别,何日能再相见?三天后,全家和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儿子的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老子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老子迁任守藏室史。

(选自道德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