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辽宁省第二女子监狱的谎言与欺骗

——中共监狱罪恶之一奴工服装加工厂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辽宁省第二女子监狱的又一栋五层新的厂房建成了,楼头的标志牌是“习艺楼”。名字很温馨,一看好像是一个学习技艺的地方,可是只有进入其中才会知道,其实这里是一个服装加工厂——是一座“奴工楼”。就是监狱里的犯人被强迫做奴工劳役的地方。

示意图:中共监狱中的奴工迫害
示意图:中共监狱中的奴工迫害

这里做出的服装销往全国各地,也有流向海外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加拿大,和一些小国家。而在商标上制造商成了×××服装有限集团公司,×××服装厂,生产地址也不是监狱而是另一个地区,完全和在押犯人奴工们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中共监狱罪恶之一谎言与欺骗

五层楼的新厂房有两部电梯,只运送生产材料,不准上人。一楼是裁剪区,把布料裁成半成品运至二至五楼的生产车间,再把每天做完的成品运到一楼进行包装打包进库房。可只生产到第三天,其中之一的电梯就出了故障停运了,第二部电梯用了二十一天出故障停运报修,豆腐渣工程可见一斑,各级领导不知捞了多少油水,这样的工程竟验收合格。

两部电梯都检修,生产却不能停,奴工们就倒了霉,每天早一出工就要把每天要加工的原料从一楼大包小包的从步行梯搬运到二至五楼的生产车间,还没等生产已是一身大汗。而电梯要修好最快也要三至五天,慢时需十天到半个月,可好用的时候没多长时间就又出故障又检修,奴工们人工搬运成吨的生产原料上楼也就成了时有的事了。

白天一身的汗,到了晚上回到监舍却被禁止洗漱,原因是没有完成白天给的定额产量,这也成了逼迫奴工们拼命干活的一种手段,经常有人因完不成定额在三伏天被体罚不准洗漱,有停洗一至五天的,也有被停洗七天的,最残忍的是辽宁省第二女子监狱三监区对待法轮功学员,因不写所谓“认罪书”和“转化书”,不允许洗漱长达两个多月,身体散发出的酸臭味使满走廊的人都能闻到,体罚形式还有罚站、或抄写无数遍的监规,因为犯人们每天要出奴工11个小时(早六点半出工,晚近六点收工回监舍)为完成计件定额已累的精疲力竭,为怕晚上被罚,被迫不去吃早饭或午饭抢时间干活,很多人每天只吃两顿饭,还有长达两个多月每天只吃一顿饭的,过度的劳累和挨饿是每天都发生的事情。

由于过度的劳累加之挨饿,经常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缝纫机针扎到手指上而流血的事就时有发生,钢针断在手指里,有人用嘴把断在手指里的钢针拔出,点两滴机油止血,手指缠上一张卫生纸就得继续干活,因为不会因为你的手指被扎流血而计件定额会减少一件。

有的人为了完成定产一天不喝一口水,为的是不上厕所节省时间多干活。奴工们付出身体健康与生命的代价,为政府赚钱,还得配合他们学会撒谎,上级要来检查,警察队长马上就训话:如果问到谁,你们每天干几小时的活。就回答干8小时,如果问到多长时间洗一次热水澡,就回答一星期洗一次,受过高等教育的警官队长们明明知道奴工们每天干11个小时的活,半年多也没洗一次热水澡,却撒起慌来脸都不红一下。还教唆所有人(一个小队56人)都得撒谎。

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每天都由一个犯人来填写在押犯人疫情期间体温表,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填写了两年,却没看到体温计长啥样,真有发烧难受的,也无人问津,照样得出工干活。最艰难的要算是新来的服刑人员,坐在机台前只有一天到两天的熟悉过程,就开始定额生产,由于手生不熟练,根本完不成定额,那么每天晚上就面临挨罚、罚站,抄监规,停洗漱,不允许买日用品(一个月只能买一次),没有牙膏,只能用清水刷牙;没有香皂,只能清水洗脸;可没有手纸又不允许别人借或给新来的人,有人被逼无奈只好捡厕所纸篓里别人用过的手纸用。

一个月一次的亲情电话,每次被限时在三分钟内,还只许报喜不报忧,如要说“干活不累,能吃饱,东西不缺,不挨打不挨骂”等谎话。如果不小心说了真话,就有可能停止打电话,或停止接见。在这里撒谎成了常态,新来的几乎没有不挨骂的,也只能牙掉了咽肚里,以泪洗面也就成了刚来者的常有的事。

夏季来临,到了三伏天,车间上百台机器同时运转,人员密度又大,机针与梭壳(机台零件)都热的烫手,奴工们每天身穿的半袖劳改服都被汗水浸湿或全部浸透。本来按规定奴工们中午是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但监狱是这样做的——警官们在广播中喊道:“所有人员,停止劳动,趴在机台上,现在要录视频。”不到一分钟,广播又喊道:“好了,所有人员,继续劳动。”就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季的午休时间,就让那一分钟的摆拍视频代替了,为了压榨奴工的血汗,使用的就是这样的流氓手段。

以上只是辽宁省第二女子监狱——中共罪恶之一角,全国有多少这样的罪恶被掩盖,又有多少法轮功学员因此而被迫害致死致残不得而知。

本文是一位被辽宁省女子监狱迫害过的人的见证,希望更多的知情人出来揭露中共监狱的邪恶,共同擂响”天灭中共“的天鼓,震醒那些盲从中共、维护中共、为中共卖命的人,早日三退,躲过“中共病毒”,远离灾难,有个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林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