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听到外面辚辚的车马声,快到宫门时声音停了,过了一会又响了起来。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南子说:“我听说,按照礼节,臣子过宫门要下车以表示尊敬。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信誓旦旦,不会在黑暗中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恭敬尽忠。他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不遵守礼节的,应该是他了。”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成语“伯玉知非”说的就是蘧伯玉,他非常谦虚恭谨,能够时刻反省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努力去改过。
蘧伯玉二十岁时,就能够反省自己以前有很多的过失,并努力改过。到了二十一岁,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过失需要改正。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是这样不断反省着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上进。到了五十岁时,他发现自己四十九年来做的都很不好。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对蘧伯玉和其使者大加赞赏。
卫灵公重用蘧伯玉这样的贤德之臣,把卫国治理的日益强大。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探视的人回来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不可以加兵。”赵简子于是便马上取消了攻打卫国的计划。
蘧伯玉虽已去世,但他的德行却令后人钦佩不已。东汉文学家班昭作《东征赋》对其赞赏。到了唐朝,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后来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在长垣建祠对他进行祭祀。祠内有“君子堂”、“及圣堂”、“知非轩”、“寡过轩”等。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6/7/22/7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