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洪法活动办的很成功,但对于活动即时的报导,稿量与质量是很欠缺,甚至有很多时候,几乎没有报导出来,在那时候同修对于这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重视。有一次,中部的辅导站辅导员转述,在网路会议中传达师父讲的话,(大意)提到:活动办的再成功,没有报导出来,事情也等于是做了一半。
听到这样的消息,辅导员对于活动报导开始重视起来,讲真相工作项目没有负责人,有条件的同修就主动的去做。我听到这样的消息,感到很震撼,认识到写作活动报导,是一项重大的使命,相当于顺利的完成了活动的后半阶段,使整个活动能圆满达成,并能将当地的活动讯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当时意识到活动报导的重要性,也没有多想自己是否能达到写作标准,只想到大法需要的,就尽心尽力去做,于是就去添购相机及录音笔、笔记本电脑,只要当时有举行活动就主动去拍、去写,大型学法交流会、炼功洪法活动、《九评》记者会,出国洪法时就采访机上同修的修炼故事,去香港讲真相,采访当地同修景点讲真相的感人小故事,一股脑有太多的题材,很值得去挖掘与报导。
参与明慧报导的神圣使命
辅导员向我表示,我可以参加明慧海外报导组每周交流,第一次参加这个交流会时,觉的无比神圣庄严,身体就如同能量流通透全身,小腹的法轮旋转的很快速,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明慧记者的交流,及点评报导写作,感到不断纯净自己的思维,打开更宽广的思路。
师父在《转法轮》讲法:“整个人的修炼过程就是不断的去人的执著心的过程。”参与写作报导这段时间,回想走过来的路也是跌跌撞撞,修炼状态好时写作速度快,质量好,但是伴随自己的修炼状态,曾出现过倦怠、消沉、得失心、不积极,担心写不出好的作品,质量达不到好的水平,甚至不好意思上网络与大家交流,觉的很汗颜拿不出好的作品。
写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去自己的观念,破除人的壳,纯净自己的思维,也是与时间在拔河,当离交稿时间很近,心里会有不安感,焦躁的情绪起伏,如何架构文章段落,起承转合的拿捏,用什么题材写作方式更贴近读者,常煞费好多苦心、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完成作品,就如卸重负一般,如同交差了事,而没有在写作水平有所突破与進展。
我深挖自己的根,找出写作不能有所進步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邪恶的干扰。写出好的作品,起到讲真相的作用,同时揭露迫害,邪恶就会被灭尽,当然邪恶就不干,写作过程中出现许多的人心,如疲惫、倦怠、这也是魔性的体现,也是放松修炼,才会出现不正确的状态。
放下人心与观念 达到的效果是最好的
怕累,怕麻烦,这正是要去除的人心。在多次写作报导的过程中,当不带有自己的观念与人心,去掉种种的怕心,常能感受到,“修在自己,功在师父”《转法轮》〈第一讲〉)。文章发表登出来时,当时用的词,用的不错与恰当,但是这是以前从未想到的词,深刻感受到,是师父给我开启的智慧。
心态很纯时,用心去体会,将自己所见所闻,把同修的证实法的种种努力与默默付出,感人的故事,只要详实与客观的记录,带领着读者,来了解大法的美好,看到事实的真相,平实与稳健的心态,就能达到应有的报导水平。
参与神韵报导的体悟
有幸参与神韵巡演二届的活动报导,二零零八年与二零零九年,在这个期间稿量质量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当时也没有多想自己行与不行,身为明慧活动报导的一员,就应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当时的心态很纯,用大量的时间学法与炼功,连续观赏十几场的神韵演出,每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千百年的存在于人的壳与观念,一层一层被剥落,不断的被洗净,被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深刻感受到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耗尽了一切,神韵的演出是世界第一,参与神韵演出的大法弟子非常了不起,很争气、好样的,感动了在场很多有缘的众生。当时也就是把自己所见平稳详实的记载,在这圣洁纯净场里,自己的不好的观念出来,马上就会意识到,立刻把它给铲除。例如,明慧记者被分配的采访名额不多,几乎重量级VIP的名单,都没有分配给明慧,但不平的心,这种念头也不能有。
我们就是去发正念清场,纯正自己的念头,默默去补足,当时,也没有多想,被分配到的VIP(重要人物),也是与我们有缘的众生,纯净自己的空间场是很重要。当时只想到什么念头都不起,往往效果是好,譬如采访到台湾建筑业巨子,金控龙头总经理,这些也都是VIP名单之外。当我意识到谁采访都一样时,我们起着丰富报导的作用,是一个整体。没有排班采访,我就自己买票,等到中场时,帮采访同修找寻VIP三类人。
台湾明慧同修想到我们能帮忙做些什么,能帮忙整理世界各地的神韵晚会的稿子。正法進程是不等人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只要能尽得到力的,当然是义不容辞。那段时间变的好充实,除了三件事之外,几乎都是在电脑前待命,外出时一定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尽量把生活上的事务缩短时间,有幸能参与的那段时间。
看似平凡的报导,却是记录着同修在这伟大历史时期,助师正法及救度众生之史迹,揭露迫害、引领有缘众生走入修炼。我意识到坚持是很重要,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
如有不当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明慧十周年法会发言稿,二零零九年)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9/8/29/110405.html